趣头条 ( ) • 2024-03-17 07:51

在浏览新闻时,我不经意间瞥见了一则令人扼腕的报道。

一位年仅25岁的年轻规培女医生,其璀璨的生命轨迹在2月23日这晚戛然而止。

当天晚上8点47分,她将自己独锁于医院值班室的静谧之中,以一种决绝而令人心痛的方式——自刎,结束了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旅程。

直至深夜11点59分,她在QQ空间预先写就并设定定时发布的遗书悄然现世,犹如一声沉重的叹息,在虚拟世界中回荡。那句“我真的好累,想回到永恒的宁静中去休息了”,以及对世间不公的哀叹——“原本世上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怪我自己未能成为合格的负重者,终究无法承受这份熬煎”,读来令人内心压抑,沉闷难抒。

这位正值芳华25岁的女性,本应是人生画卷中最绚烂的一章,为何却选择了如此决绝的告别方式?这一疑问,在事发数日后被疑似找到的死者遗书所揭示。这份饱含泪水与苦楚的遗书,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她选择终结生命背后深藏之谜的心灵之门,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情感,催人泪下,也让人深深反思。

在泸溪县的乡村田野中,孕育了一位名叫曹丽萍的女孩。她在家中的四个姐妹中排行第三,自幼便在这淳朴而拮据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

由于家境贫寒,曹丽萍早早地就学会了体谅父母的艰辛,主动承担起农活与家务劳动的重任。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她成功考入一所优秀的大学,并选择了医学专业深造,以期改变家庭的命运。

为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她在求学期间还兼职担任导购和销售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独立自主。每次与家人通话,她总是报喜不报忧,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独自面对挑战。

经过不懈努力,曹丽萍后来又成功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资格。研二时,她一边攻读研究生课程,一边接受规培教育,生活节奏愈发紧凑。

然而,在研三那年,已届25岁的曹丽萍出于对家庭的理解与尊重,决定不再向家里索要生活费。要知道,规培生每月仅有800至1000元的微薄补贴,且需承载繁重的临床工作任务,这样的收入很难维持日常开销。

但曹丽萍这位坚韧的姑娘,硬是咬牙坚持了一整年,没有向家中伸手要过一分钱的生活费用。她的每一天都充满了高强度的工作,即使是在大年初六这个本应阖家欢乐的日子里,她也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日常。

连续30多个小时的不眠不休,却依然无法完成手头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加班就是在赶往加班的路上。起初,她以“熬过这几天就好”来安慰自己,然而现实却是无尽的工作循环,让她不得不日复一日地熬夜到凌晨,然后清晨六点半便起床打车,七点多准时赶到科室继续未竟的工作。

科室面临人手短缺的窘境,她却毅然挑起了三个人的工作量,以一己之力维系着日常运作。然而,辛勤付出的背后,她的日薪仅仅只有微薄的70元。

面对这样的现实,她不禁自我解嘲地感慨道:“原本以为参加规培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深度学习,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如今却发现,更像是在为科室充当无偿的劳力,如同默默耕耘的牛马一般。”

曹丽萍并非未曾尝试向医院提出请假申请,然而,这样的努力并未能改变现状。在能够获得片刻喘息之前,她必须完成一系列繁重的工作任务:开具医嘱、与患者进行详尽的谈话沟通、撰写病历记录、执行腰椎穿刺等高风险操作,同时还要妥善处理患者的各项事务。这一系列的压力让曹丽萍陷入了对人生价值更为深刻的质疑之中。

“请假的意义何在?”她在内心自问,“仅仅是扣除我一天70多元的薪资,然后继续无休止地像牛马般劳作吗?”

无奈的是,无论是请假还是辞职,对于曹丽萍而言都显得遥不可及。作为立志成为正式医生的医学生,她深知自己必须跨过一道道严苛的门槛——“四证合一”,即同时拥有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四项认证如同紧握在规培医院手中的通行证,缺一不可,否则八年的辛勤付出将化为泡影。

在悲剧发生前的一段时间里,曹丽萍已经饱受心脏不适之苦。直至2月19日,她鼓起勇气向导师提出了请假申请,坦言自己的心跳持续多日维持在120以上,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身体状况已濒临极限。她恳切表示自己已无法再坚持下去,请求能否调整回之前的科室岗位以缓解身心压力。

然而,曹丽萍的请求却被以科室人员紧缺为由婉拒了。老师对她说:“你已经付出很多努力了,考虑到这个月我们科室人手实在紧张,下个月我会考虑提升你为副班。”

在曹丽萍的世界观中,她似乎已走到了命运的尽头。2024年2月23日晚上8点47分,她步入了医生值班室的宁静空间。

大约三小时后,她在电脑上完成了最后一份出院病历的录入工作,随后走进休息室内设的卫生间,悄然将门反锁。

接下来发生的悲剧,令人痛心疾首:她选择了以刎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遗书中披露的部分内容,字句如针刺般触动着广大民众的心灵:

“我真的疲惫至极,渴望回归平静与休息。自大年初六以来,我便未曾有过真正的休憩时刻。”

“我亲身试炼过那种极限,当心率飙升至120时,胸闷难耐;达到130时,气促不已;而140、150之时,则伴随着胸痛、头晕乃至视线模糊。”

“尽管才仅仅26岁,但身体的坚韧却难以轻易迈向猝死的边缘。即使身处生死交界的境地,只要尚存一息,就必须像不知疲倦的牛马一样持续劳作。”

“我真切地感到无法再坚持下去了。明明昨日就已经申请休假,明明心跳犹如脱缰之马,几乎要冲破胸膛;明明咳嗽剧烈到胸痛难忍,甚至因胸闷而不敢穿戴紧身内衣,却仍有堆积如山的工作等待完成,无法得到片刻喘息。”

“世间本无绝对公平可言,或许只能怪自己未能成为合格的‘牛马’,终究无法承受这般重负。既然早晚都可能走向猝死的命运,那么,就让我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终结这一切吧。”

“永别了,这个世界。”

她花了7年时间学习怎么用手术刀救死扶伤。

谁能想到,最后却把刀尖对准了自己。

事发之后,曹丽萍的家人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他们强忍着哀伤,第一时间从故乡疾驰至湖南省人民医院,迫切地寻求一个公正的说法和合理的解释。

然而,法医鉴定与警方调查结果显示,曹丽萍被发现时已然离世,其左颈部有一处明显的切割伤痕,现场还遗留一把手术刀,且卫生间门紧闭反锁。据此,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起自杀案件,意味着在法律层面上,院方无需承担直接责任。

人生最为沉痛的打击莫过于年迈双亲承受丧失爱女之痛。原本健康活泼的女儿竟在医院这般结束生命,这对于曹丽萍的父母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残酷现实。数日来,他们夜不能寐、茶饭不思,身心憔悴的程度仿佛瞬间老去了十年。

此事一经曝光,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无数正在求学的医学生、同样经历规培生涯的实习生以及广大医护人员,无不对曹丽萍的不幸遭遇深感惋惜与悲痛。他们之所以能深切共鸣,是因为他们都曾走过与曹丽萍相似的艰辛道路。

一位儿科呼吸科的医师网友感慨万分:“兔死狐悲,此情此景,令人扼腕叹息。”他不禁发问,究竟是怎样的压力与疲惫,才能让一个寒窗苦读二十载、即将步入职业生涯的人毅然决然放弃生活的希望?尤其当毕业在即,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能让她拿到执业医师证、学位证、学历证以及规培合格证书,从而实现她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

然而,生活没有如果,只有无法逆转的事实。试想一下,倘若曹丽萍未曾选择那条绝望之路,那么三个月后的她将会带着满载荣誉的证书,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热情,开启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可如今,这一切只能成为遗憾的假设,让人无限唏嘘。

实际上,曹丽萍的不幸并非孤立无援的现象。一系列令人扼腕的事件如同沉重的石碑,镌刻着2023年及之前的社会悲剧:

在那个寒风凛冽的11月,福建医科大学一名研究生陈某某以坠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仅仅一个月前,郑州市管城区的一名小学女教师选择以跳楼的形式告别了世界;而在盛夏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一位仅26岁的研究生,在医院中绝望地走向自我终结,他在遗书中留下的那句“我真的好累”,至今仍回荡在人们心头;再追溯至2022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钟某,以割颈动脉的决绝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些鲜活生命的消逝,如同一道道无声的警钟,振聋发聩地揭示出某些单位对员工无情压榨的残酷现实。正如一台机器经年累月也会锈迹斑斑,人的精神与身体同样无法承受无休止的压力与疲惫。

面对这一幕幕痛心疾首的悲剧,我禁不住想要分享一些肺腑之言。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压力如山的社会里,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应当如何坚韧生存?

倘若宏观环境的改变非一己之力所能及,那么,首要之举便是学会调整自我,修炼内在的适应力和减压技巧。这番话语或许并不激昂慷慨,却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智慧:个体试图彻底扭转环境的成本往往过高,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极限。

更关键的是,生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逆转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独立于世,每个人都如同大陆板块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家人而言,你的平安健康就是他们构筑幸福生活的基石。

在撰写曹丽萍女士的故事时,有一个细节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就在她决定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她依然牵挂着未竟的工作,这份敬业与执着让人惋惜不已,也进一步凸显了她在巨大压力下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大约三小时后,曹丽萍在电脑前完成了最后一份出院病历的录入并提交,随后步入休息室内的卫生间,将门悄然反锁。这一幕生动地勾勒出她那无尽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然而,过度的责任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职场生涯中并非始终有益。随着年华流转,职场经验渐丰,人们会深刻领悟到一个现实:工作如同潮水般连绵不绝,完成一件任务后,新的挑战必然接踵而至。只要愿意付出辛劳,总有干不完的工作;只要有坚韧毅力,也必将承受无尽的困苦。诚然,吃苦耐劳能够赢得他人的赞许,但若想在晋升道路上更进一步,单靠这份苦干精神还远远不够。我们不能盲目相信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适时学会放慢脚步,从容应对,才是明智之举,毕竟“欲速则不达”。

很多时候,我们所承受的痛苦,其实源自自我施加的压力与枷锁,而非外界的真实存在。除了疾病带来的痛楚外,你所体验的所有困扰,皆由自身价值观所塑造,并非无法摆脱的客观现实。须知,你只是一个凡人,没有三头六臂,不具备七十二变的神通,不可能事事精通,样样做到极致。

切勿轻信压力能自然转化为动力,因为过大的压力只会逐渐累积成无形的重负,一旦超过你的承受极限,必定会导致身心崩溃。生命是世间最为宝贵的礼物,且仅有一次,我们应该珍视它,而非自设困境,与自己较劲。

回顾来时路,你已历经风雨,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从现在开始,你需要转变思考的角度,不再纠结于如何满足他人期待,而是要深思如何才能真正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活出真实而精彩的自我。

尽管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许,何不转而专注于自我内心的欢喜与满足呢?

当心灵回归纯粹与简单,世界的纷扰繁杂也将随之化简,那时,幸福的真谛便会在生活的点滴中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