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17 17:22

1976年,农民蒲运海送儿子参军。3年后,他得知儿子牺牲。然而,当看到烈士证书时,蒲运海傻眼了:烈士的名字和儿子的名字竟然同名不同姓。从此后,蒲运海开始了漫长的寻子之路.....

蒲运海没想到自从送儿子参军之后,再得到消息却是儿子的死讯。

自己的儿子名叫蒲仕平,可烈士证书上的姓名却是“卞仕平”而不是“蒲仕平”。

这让蒲运海震惊之余,也增添了一丝希望,他觉得自己的儿子蒲仕平还活着,没有死在战场之上,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儿子。

蒲运海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当中,每日以种田为生,并以这样的方式养育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蒲运海的二儿子蒲仕平出生了。

蒲仕平的降生虽然导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多生存的希望。

可天有不测风云,在蒲仕平三岁那一年他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仅有父亲蒲运海一人支撑着这个家庭。

蒲运海从此便一个人在家中充当着双重角色,既当爹又当妈的蒲运海含辛茹苦的把孩子们养大。

待蒲仕平长大之后,他同万千有志青年一样,选择了投身军营之中。

一入军营的蒲仕平,便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刻苦训练的他,在训练比武之中,屡获第一名。

为了嘉奖蒲仕平,他被部队举荐,进入了军校之中继续深造。

在学校之中,蒲仕平更加的努力,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军校之中毕了业,并成为了一名侦察连连长。

蒲运海得知了蒲仕平在部队中的成就之后,倍感荣誉之余,也十分心疼自己的儿子,但心中更多的还是喜悦,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公元1979年,为了保卫边境的安全,党中央随即下令,开启了对越反击战。

随着战争的爆发,后方许多部队都主动请缨,希望到前线为国效力,蒲仕平也是这其中的一员,他主动找到领导,希望可以允许自己带领部队开拔前线。

蒲仕平的请求很快便得到了回应,上级部门同意了蒲仕平的申请,并派他前往至达河口一带进行对敌活动。

蒲仕平到达达河口之后,率队英勇杀敌,立下了赫赫威名。

由于兵种的特殊性,蒲仕平常常要进行一些危险的侦查任务,一天,蒲仕平按照惯例,率队进行着侦查任务,可他没想到这一去便是永别。

在侦查任务达到尾声后,侦查队伍在撤离之时被敌军发现,随即敌军对蒲仕平所部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蒲仕平随即边指挥作战,边撤离战场。

待蒲仕平撤离到安全地带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战友还深陷战场之中,作为连长的蒲仕平当即毫不犹豫的返回了战场,掩护自己的战友撤退。

可就当所有的战友们安然撤离之后,蒲仕平却身中数弹,永远的留在了这个战场之上。

蒲仕平死的凄惨,连大多数遗骸都被留在了敌占区,他的战友最终只找到了他的少部分遗骸和一些遗物。

蒲运海就这样,只得到了儿子蒲仕平的烈士证书,一个名字都写错的烈士证书。

当蒲运海向上级部门询问蒲仕平的埋骨之地之时,上级部门考虑到敌占区的危险性,并没有告诉蒲运海,其子牺牲的地方。

直至对越反击战结束,蒲运海才真正意义上踏上寻找儿子蒲仕平的旅程。

可时过境迁,当时负责这些事情的分管领导已经不知道店到了哪个部门,连自己儿子生前的队伍也不复存在了,想要找到知情人,谈何容易。

可蒲运海一直都没有放弃,他希望在自己死前,能“见”自己儿子最后一面,因为他已经太久没跟自己的儿子说过话了。

公元2016年,这一年的蒲运海已经八十六岁了,他突然收到消息,说网上有自己儿子蒲仕平的事迹报道。

蒲运海老人当即便前往了事件报道地,并前往了云南各个英雄陵园,希望找到属于自己儿子的那一座墓碑,可都没有结果。

最终,一家烈士陵园联系到了蒲运海,说他们那有一个“卞仕平”的墓碑,经过户籍对比,极有可能是蒲仕平本人。

就这样,蒲运海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在坟前痛哭流涕,并把一把乡土洒在了墓前,让蒲仕平回到了家乡。

如今中国的平安和繁荣,离不开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的无畏付出,让我们向先烈致敬,向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致敬!

参考文献:

[1]《蒲运海:一个父亲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