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財經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18 15:39

中央银行18日在粉丝专页上指出,先买后付(BNPL)业务在国内发展快速,特别锁定无法申办信用卡的年轻人、信用小白,外界忧心恐将重演20年前的卡债风暴。对此,金管会日前已建议租赁业者,将金管会所提出、针对BNPL业务所订定的指引,纳入租赁公会的自律规范。

央行指出,回顾20多年前,当时台湾历经亚洲金融风暴后,银行获利逐渐萎缩,万泰银行将日本银行业小额信贷业务的获利方式引进台湾,发行台湾首张现金卡「乔治玛丽」(George & Mary),音似台语的「借钱免利」。持卡人只要现金卡在手便可随时利用ATM提款(预借现金)。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2001年,「乔治玛丽」现金卡发卡量突破40万张,该业务的成功让许多银行同业因害怕流失客户,纷纷加入发卡行列。然而好景不常,2005年下半年起,因信用卡与现金卡发卡浮滥,持卡人信用过度扩张,已无力如期还款,造成双卡卡债风暴,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外界为何忧心BNPL重演卡债风暴呢?央行表示,BNPL为业者提供可让消费者延后、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其运作方式为,消费者须向BNPL业者注册,BNPL业者透过自家额度计算方式,给予消费者相应额度。当消费者购买商品,并使用BNPL时,BNPL业者向商家收取服务费(约4%~9.5%不等),并先将商品款项垫付予商家,消费者则在拿到商品后,于一定期间内向BNPL业者偿还垫付款。各业者提供的具体条款虽有不同,但根据美国财政部通货监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OCC)的定义,BNPL就是「分4期或更少的期数付款且无须收取额外费用的贷款」,虽然换上新名字,但性质很雷同于信用卡的分期零利率。

BNPL在台湾掀起话题的潮流前,其实在国外已行之有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BNPL产业更是迅速地增长。费城Fed研究指出,自2019年来,美国BNPL交易量快速成长;市场调查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则预期,2024年全球BNPL市值可望达6,332亿美元,2029年可望突破1兆美元。

许多调查显示,财务脆弱的个人特别有可能使用BNPL,使用者主要为年轻人、无法从传统管道取得信用(例如向银行申办信用卡、各式贷款等),以及财务状况较差的族群。纽约Fed最新研究显示,财务脆弱者频繁使用BNPL,且似已将其作为常规支付选项;不过,也有少部分的财务稳健者经常使用BNPL从事高额消费,主要著眼于透过BNPL可省下须为高额消费支付的信用卡分期利息。

对商家来说,支援BNPL不仅能触及的客群更广,亦可在消费者购物的瞬间即取得货款,且若消费者不愿还款,亦是由BNPL业者来承担风险。

事实上,BNPL暗藏不少风险,例如,BNPL鼓励人们做出逾越承受能力的消费;2022年,慈善机构Citizens Advice针对英国BNPL使用者的调查结果指出,逾40%使用者已陷入以债养债的困局。

再者,BNPL不适用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传统金融法规,消费者遭遇问题时往往无法向监管当局反映,已有许多国家监管当局示警注意BNPL的风险、要求BNPL业者加强自律,并呼吁或已著手修法,将BNPL纳入监管范围。例如,许多欧洲国家认为BNPL本质与信用雷同,包括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多已将BNPL视为信用行为,由金融监理当局加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