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 中央社 CNA ( ) • 2024-03-20 04:19

(中央社台北19日电)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一词近来成为中国热门语汇。但中共官媒经济日报(中国)13至18日连续发表5篇阐述文章,其中直指不能把什么想法、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且一旦滥用更容易迷失发展方向。

3月上半月正值中国全国「两会」举行期间,大小官媒开足马力宣传「新质生产力」,一时中国政坛、媒体、学术、企业界纷纷言必称「新质生产力」,西安科技大学更在3月初火速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且由校长亲自挂帅主持这一中心的事务。

「两会」结束后,经济日报(中国)13至18日便接连以惯用署名「金观平」发表5篇文章,阐释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一些段落对中国先前一窝蜂追捧甚至言必称「新质生产力」,提出意见。

其中,3月13日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实际出发」的第1篇文章指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到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传统经验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文章提到,「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但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创新发展,要提质升级」。

而3月16日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的第4篇文章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文章指出,如今中国某些城市推出文件,将人工智慧、云端计算、大数据、5G通信、积体电路等一股脑地都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以生产要素「机械性、同质化堆叠」培育产业集群,反映出的正是在全局观上的欠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乘势而上、善作善成」。

至于3月18日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准著力点」的第5篇文章则提到,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新质生产力」都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甚至不顾实际条件,硬往「新质生产力」上面靠。

文章直指,「套概念、讲空话、喊口号」,对「新质生产力」的泛化和滥用,不仅容易迷失发展方向,更会错失发展机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足够的热情与敏锐,也要保持必须的清醒和冷静,「明确本地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找准著力点,谋定而动」。(编辑:邱国强/陈铠妤)1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