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20 12:58

3月15日之前淀粉肠是不少人最爱的零食之一,可随着媒体曝光其原材料是不建议给人吃的鸡骨泥后这一国民零食立马“塌房”,经销商收到了大量退货申请,淀粉肠市场瞬间陷入低迷。

不过,已有人从中获利,通过恰当地宣传让自己的淀粉肠销售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位叫作“淀粉肠小王子”的博主在3月19日的直播带货中获得了25万元的销售额,较3月份的多场销售数据上涨了10倍以上。

一个已经被打入谷底的品类为什么能够在短期内起死回生?“淀粉肠小王子”是如何抓住流量密码成为淀粉肠界的“顶流”呢?回答这些问题前先要解释清楚一个观点——不健康的东西不一定卖得不好。

其实该观点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体现。炸鸡是高油、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可爱吃的人多到让这个行业足以容纳下好几家全球知名连锁餐饮店;香烟更是典型,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听过“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语,可烟民从来没少过,每年还会有不少“新人”加入其中。

根据我的观察,在没有违反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不健康的东西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便能继续“活”在市场上甚至大卖。

一是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经过十多年、几十年的积累才可能显现,中短期内不会有任何明显的不适感。

二是食用后带来的满足感远大于几十年后健康状况可能因此变糟的忧虑感。

淀粉肠显然符合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的符合性稍差,因为一些没那么钟爱淀粉肠的人不至于吃了这玩意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也是鸡骨泥被曝光后淀粉肠行业至少要经历一段时间萧条的原因,若是换成香烟,哪怕公布了新的报告披露长期抽烟的致癌率比之前的研究结果高10倍也几乎不会对香烟的销售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

“不健康的东西不一定卖得不好”的观点经过了市场反复考验,不是我创造出来的,现实就是如此。如果您能够接受该观点,那么我们继续讨论下去。

淀粉肠哪怕不用鸡骨泥做原料也不会被消费者视为健康或对身体有益的食品,大家吃这玩意主要是为了解馋,只要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就行了,对应了我在上文提到的两个条件。

不过,当人们听到“鸡骨泥不建议给人吃”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淀粉肠从不怎么健康的食品一下子变成了“猪都嫌弃”的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东西,导致从淀粉肠市场的需求端看一下子少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那么供给端发生变化了吗?表面上来看没有变化,生产厂家还是那么些,不可能立马转产其它商品,可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认为有效供给瞬间归零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几乎把所有淀粉肠都与鸡骨泥挂了钩,哪怕有些商家的产品并不是以鸡骨泥为原材料的也被“误伤”,相对健康的淀粉肠在曝光后的一小段时间里是不存在的。

谁能率先和鸡骨泥撇清关系谁就能优先承接那剩下的三分之一至一半的市场需求,甚至可能拉回部分本已决定抛弃淀粉肠的需求,这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恐怕足以让第一批反应过来的商家的供应链配送能力“瘫痪”。

“淀粉肠小王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立马在直播间里贴出“没有加鸡骨泥”的标签而且拿出了厂家的检测报告为自己售卖的淀粉肠增信,承接了市场上的现实需求后让销售额涨了10倍。

危机、危机,“危”中必有“机”,率先找到机会的人将负面舆情变成了引流工具,堪称教科书般地商业操作。模板已经有了,其它厂家还不抓紧抄作业?我相信聪明的商家一定会效仿,未来你可能会发现三个新现象。

第一,原本就不放鸡骨泥的淀粉肠厂家会将“无鸡骨泥”作为宣传重点,原本放鸡骨泥的赶紧转型,主打产品升级更新这张牌,坚决与从前划清关系。

第二,突出“健康”元素、搞出差异化。不放鸡骨泥不意味着淀粉肠是一种健康食品,推出一款低脂低碳的“绿色淀粉肠”是不是立马能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淀粉肠价格上涨。涨价在大部分场景中是不会获得消费者认可的但特殊情况下有用。商家用鸡骨泥作原材料是为了省钱、为了便宜卖,而“健康”的淀粉肠成本必然增加、售价不应该跟着上涨吗?比如,从原本的2元一根涨到3元。

这时涨价不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而是向消费者表达自己家的产品质量好、原材料成本高。绝大部分人评判东西好不好的第一标尺便是价格,会主动把涨价商品与不使用鸡骨泥等低质低价原材料联系到一起。涨价相当于贴上了“无鸡骨泥”的标签。

对那些确实喜爱吃淀粉肠的消费者而言每根价格上涨0.5-1元不至于对购买决策形成实质性阻碍,相反,他们买的时候心理更踏实了。

消费者心理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凡是洞穿者必然成为行业翘楚,而那些把负面事件转化为商业流量的人则可能完成“咸鱼翻身”的壮举。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