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央社 CNA ( ) • 2024-03-22 12:18
图为新北市板桥一处通学巷。(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提供)图为新北市板桥一处通学巷。(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中央社记者汪淑芬、陈怡璇台北22日电)守护儿童安全上下学,除了靠老师或志工站导护,交通部建议学校四周可以划设通学巷弄、设置醒目的萤光底色标志,目前县市试办结果还算满意,强调要事先做好邻里沟通。

靖娟儿童安全基金会于2022年,针对6都共30所学校的校园围墙周围及校园向外延伸150公尺内主要的通学路线的调查,发现双北地区的学校周围大多是速限30公里,中南部的学校大多无速限标志,有学校外道路虽有标志,速限却高达60公里。

鉴于车速快、车流量大,学童上下学比较危险,交通部门将修正「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号志设置规则」,新增标示通学区起点及终点标志及速限,参考美国及台北市的做法,规范通学区起点及终点标志底色为萤光黄,清晨及黄昏易于辨识,提醒驾驶人在上下学时段当心儿童或行人。

依据「校园周边人行空间改善参考指引」,学校四周150公尺范围内可为通学区,通学区范围内的道路(含巷、弄)皆为通学道路,各县市政府或学校等相关单位可视学校所处位置(如位处郊区)或其他需求,可将通学区由学校四周范围150公尺扩大至500公尺或以上。

台北市政府订今年为交通安全年,推学校通学步道专案,从光复国小等24校开始,目标民国116年改善完毕全市280所中小学的行人环境。

北市交通管制工程处设施科长黄俊翰说,台北市推动的通学巷,主要是以时段管制,例如在上下学时间订定一段时间禁止汽机车进入与骑自行车,通常是学校与当地居民已有一定共识,透过教育局申请设置。

黄俊翰说,台北市已有52所学校设置通学巷,从国小到高中都有,一般而言会从学校周边4个街廓开始检讨,或是校方认为某路段有管制必要,交工就会评估;地点与管制时段,因每所学校作息不同,会稍有调整,有些学校30分钟、有些会管制到1小时。

黄俊翰说,因为通学巷概念是直接用时段去管制车辆进出,势必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范围、时间等都需要好好沟通,目前实行起来都没有收到什么负面评价,民众应该都算满意。

敦化国小从民国111年开始在路面及红绿灯上标示通学巷,校长刘建男表示,无论是行人专用时相、降低速限或是设为单行道,只要是以学童安全为考量,大多数人都会认同立意良善并乐观其成,但这些措施势必对社区居民造成影响,上路前必须审慎沟通。

刘建男说,若一味嘉惠学生,恐怕造成民众反弹声音,导致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张,这对于办学无益,因此敦化国小在试办通学巷管制前,交工处有先与里长、里民说明并讨论,达成时段性禁止车辆通行的共识才实施。

台北市国小家长会联合会总会长吴政鸿说,家长对于设置通学区、通学巷一定是乐见其成,但用路人会有不同想法,所以划设前必须与当地居民充分沟通,让社区一起维护学童安全,并享受更顺畅的交通。

吴政鸿表示,通学区设置标线或标志是正确的方向,但并不是设完就没事了,仍有许多方面可以精进学童交通安全,例如在接送区装设科技执法,取缔停等过久的车辆;或是补助各校在危险路口派导护。

除了以时段管制,在改善学校周边路口标线部分,黄俊翰说,今年目标是在147所国小周边绘制棋盘格与黄色行穿线,尤其在无号志路口;经实测视觉对比度提升11%,可视距离更长,让驾驶远远就能看见有行穿线而放慢速度,在夜间效果更好。(编辑:陈清芳)11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