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3-22 12:25

知名作家毕飞宇曾这样描绘家乡,“河流就是我们的路,水也是我们的路”。诗人庞余亮也曾写道,“天空打满了补丁”“天很疼,浑身都是膏药”,他所描绘的,是家乡的风帆。

他们的家乡,都是一个叫做兴化的江苏县城。可能还有人不知道,兴化这座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水乡,地理上是“洼地”,文学上却是“高地”,诞生了施耐庵、郑板桥、毕飞宇等古今文学名家。

苏中水乡,古今名家云集

2022年8月,作家庞余亮凭借作品《小先生》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这是继毕飞宇、王干和朱辉之后,兴化籍作家第五次斩获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含金量不言而喻。庞余亮之前,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玉米》先后摘得鲁迅文学奖,王干的《王干随笔选》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朱辉的《七层宝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另外,毕飞宇还在2011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对于一座县级市来说,这样的获奖纪录堪称奇迹。

毕飞宇为读者签名。

毕飞宇于1964年出生于兴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他对家乡兴化颇有感情,2013年出版的个人首部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正是讲述了他在兴化街头长大的童年生活。

2014年,以毕飞宇命名的“毕飞宇工作室”在兴化成立,十年来,工作室不仅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更成为了兴化文学的“发动机”和“策源地”。

位于兴化市域东北侧的新垛镇施家桥村,是文学家施耐庵的最终栖息地。600多年前,隐归乡野的施耐庵正是在兴化潜心著书,写出了千古名著《水浒传》。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一章中,施耐庵写道“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其中的“巴”意为“攀爬”,是典型的兴化方言。另外,“阮世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也正是兴化沙沟阮氏居民的原型。

还有笔墨功力深厚,艺术造诣高深的郑板桥,在兴化出生、在兴化成长。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在中国书画史及诗坛“领异标新”,其如兰之高洁、竹之不屈、石之坚韧的“板桥精神”,至今泽被后人。

正如兴化籍作家王干所说,“我想,假如文学有百强县排名,兴化必排第一。”

里下河文学的重要支撑

2009年11月,由江苏省作协主办的“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在兴化召开。基于兴化文学涌现出的毕飞宇等众多全国著名的作家,兴化这座水乡小城俨然已是里下河文学的代表。里下河文学深深根植于里下河地区深厚的文化土壤,是目前中国文学界最具活力、正在成长中的一股力量。

里下河地区是一个100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以兴化为地理中心,其地理范围大致为,西接里运河,东牵串场河,北靠苏北灌溉总渠,南达老通扬运河。有学者分析称,里下河地区固有的文化精神是“水”与“土”的精神,表现为一种刚柔并济的文化品格,“水”细腻、自由、温婉、灵动,“土”朴实、顽强、倔强、刚毅。

因此,里下河作家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温柔细腻而又不乏刚强。比如毕飞宇《平原》中对背景的描述:“麦子熟了的苏北大平原金光灿烂,盛夏季节的苏北大地浩瀚绿色无边,大雪覆盖下村庄浮肿可爱,北方呼啸中光秃秃、瘦而尖锐的树枝带着惹是生非的模样。”  

市民在毕飞宇广场书屋看书

为了守望和发扬里下河文学,兴化不遗余力。2011年起,兴化市设立施耐庵文学奖,目前已经成为提高兴化“文学之城”在全国知名度的重要奖项;2013年,兴化与中国小说学会合作发布排行榜,承办中国小说排行榜评议活动,把兴化打造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方向标、发布地;2014年起,定期在毕飞宇工作室举办小说沙龙活动,邀请文学名家围绕兴化本土作者小说作品进行评析修改;2018年,设立施耐庵文学节及郑板桥文化艺术奖,启动兴化文学课堂计划,定期邀请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到兴化讲学;2019年,施耐庵文学节被固定为兴化市法定节庆活动……

为持续推动“兴化作家群”崛起,兴化还设立了文学创作扶持基金,制定《兴化市文学创作奖励实施办法》,并启动作家驻城计划,邀请青年作家到兴化生活写作,让兴化成为他们创作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点。

四牌楼。

以文兴城

兴化是“文学之城”,但又不满足于只是“文学之城”,而是以文兴城。

去年初,大垛镇对板桥文化园空间规划、基础设施、研学项目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田园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文旅融合发展。

新垛镇施家桥村则广邀八方游客“来往施家桥 共圆好汉梦”。在水浒集市内,市民游客流连在美食摊位品尝武大郎烧饼、豆腐花等,在非遗摊位感受与水浒有关的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和农产品摊位购买水浒文创和本地农副产品,还有水浒好汉打卡点,游客纷纷与水浒好汉们合影留念。

水乡的容貌,除了孕育文学基因,也为兴化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秀美风景。比如每年春天,当油菜花盛放,总会有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赴小城兴化“追花”。同时,水中森林的幽静,以及河荡芦苇的摇曳,也都能满足人们对田园诗画的想象。

兴化目标到2025年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增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并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郑板桥像。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兴化还在擦亮“善治”和“民生”招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官为轻,民为重,只为问心无愧”……除了文学素养,郑板桥浓浓的为民情怀同样令人尊敬。

近年来,兴化传承民本思想,致力改善民生并紧盯“一老一小”,擦亮“兴好有你”新名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如,针对未成年人数多的特点,兴化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假期(周末)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关爱保护困境留守儿童,精心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入选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针对临退休参保人群,兴化及时摸排未参保人员情况,对于已经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参保人,通过电话告知他们医保退休办理及待遇享受情况,对于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或其他原因导致医保退休业务不能及时办结的参保人,也安排落实专人开展一对一电话联系。

郑板桥是兴化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更是兴化人正在一代代传承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