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3-22 15:22

·四代核电常规岛技术研究、6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深海可燃冰探采重载作业机器人系统研制等获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超能奖。与第三代核电相比,第四代核电技术有两大明显特点,即从技术上做到本质安全、核燃料的适用性更广泛。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未来产业超能奖颁奖。

在3月22日召开的2024年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一批研究项目获得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未来产业超能奖,包括四代核电常规岛技术研究、6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深海可燃冰探采重载作业机器人系统研制、载人电动复合翼垂直起降飞行器、洪荒70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等。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是国内首个面向未来产业的大型国际性赛事,立足国际视野、面向全球聚焦前沿科技与应用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大赛以“项目+人才”双轮驱动的模式,推进未来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为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提供项目和人才支撑。

据了解,自去年3月启动以来,大赛累计征得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8个国家,北京、广东、山东等国内14个省份共536个优秀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参与。历时半年,经过网络在线初赛,线下复赛、决赛等环节激烈角逐,共产生未来产业超能奖20名(项目组、人才组各10名)、未来产业风云奖80名(项目组70名、人才组10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行政副主任周世崇获评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超能奖(人才组)。周世崇表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团队研发了人工智能辅助乳腺肿瘤筛查设备,并于2021年前后实现落地。目前产品已经成型,在全国的推广也得到了良好市场反应,实现了科研领域和临床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用户和市场对我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产品的反馈性意见,对我们未来进一步开拓新产品有重要价值。”

核电、高铁、特高压电网是中国的三张名片。其中,核电产业是我国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相较于火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在环保性、稳定性等方面优势明显。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我国三门核电一期非能动机组、福清华龙一号机组等一批第三代核电机组陆续投产发电,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更先进、更安全的核电技术,如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堆技术等,推动核电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四代核电常规岛技术研究获得了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超能奖(项目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叶勇健对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表示,与第三代核电相比,第四代核电技术有两大明显特点,即从技术上做到本质安全、核燃料的适用性更广泛。三代核电以铀235为核燃料,但我国铀资源并不十分丰富。“四代核电的燃料选择面更广,有一些燃料是我们国家蕴藏很丰富的,比如钍。”

核电涉及能源安全,也事关国家安全。华东电力设计院参与了四代核电的3种不同技术路线研发,包括钍基熔盐堆、高温气冷堆和快堆。叶勇健表示,预计未来10年-15年,这3条路线的核电都会商用投产,带动研发设计、工程服务、核电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链发展。“去年上海核电产业GDP接近4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会更高。”

硬核科技是高科技中的前沿技术,直接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航向标。本次大会主题是“打造创新主引擎 抢占未来新机遇”,大会正式启动了2024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发布了《2024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上榜企业集中在“3+6”重点产业,其中,59家属于三大先导产业,通过主板、科创板等上市的企业达52%。大会还发布了《2023上海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报告》和《2023上海市质量标杆成果案例集》。

上海市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在大会上启动。下一步,上海将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丰富应用场景,加快技术转化,降低创新成果应用成本,培育发展新动能。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重点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任务,鼓励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用户单位等以联合体方式申报,围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技术、新型储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探采、绿色材料、非硅基芯材料等9大重点领域,发掘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