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闻 ( ) • 2024-03-24 20:41
零售业务营收占比虽已高达42%,但对公业务依然是利润贡献度最高的板块,占比高达56%。

对于对公业务营收下降,方合英表示,绝不搞为了营收的规模冲动。既不“以量补价”,也不“以价补量”,而是同时在存款端和提高非息收入方面多下功夫。

未来行业净息差还将继续下降,目标是争取做到比同业少降。

中信银行已实现从风险“纠治期”和“调理期”到“健体期”的跨越。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谢艳霞

股份制银行阵营中曾经的“对公之王”,中信银行对公业务是否依然保持已有优势?在众多同行竞速零售战略转型之际,中信银行是否已补齐曾经的短板零售业务?

2024年3月21日晚间,中信银行发布的2023年度年报显示,该行2023年末总资产规模首次突破9万亿元。在总营收出现14年来首度同比下滑的情况下,归属于股东净利润 670.16亿元,同比增长7.91%。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中信银行减营增利的核心原因在于净息差持续收窄和大幅拨备调节。与此同时,中信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大幅提升至42%,但仅贡献了21%的利润。对公业务则依然是对该行利润贡献度最高的板块,利润占比近56%。

如何在补齐零售业务短板的同时强化已有的对公优势?在该行于3月22日举行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主管对公条线的业务总监陆金根回应南方周末有关中信银行对公业务2024年目标和策略问题时表示,该行已于3月中旬提前完成内部设定的“开门红”目标;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合英则称,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信银行过去的短板已经补长,未来3年要在财富管理、综合融资、交易结算、外汇服务和数字化等5个方面强化独有优势,打造“护城河。

争取净息差比同业少降

2024年3月21日晚间,中信银行发布2023年度业绩显示,该行2023年末总资产规模首次突破9万亿元,归属于股东净利润 670.16亿元,同比增长7.91%。较之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3.6%和11.61%,2023年净利增幅显然降速。但与已发布年报的平安银行相比,增幅高出5个多百分点。

更令市场关注的ROA(总资产回报率)和ROE(净资产回报率),中信银行分别实现 0.77%和10.80%,同比分别“一升一平”。

中信银行高管团队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李鹤鸣摄)

在银行业息差降至历史新低之际,与行业相比,中信银行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对比发现,与此前已发布年报或业绩快报的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相比,中信银行在净息差方面落后较多,但与国有大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等股份行同业相比仍表现出一定优势。如,中信银行2023年净息差逐季一路下降。截至2023年末,其净息差已降至1.78%。但2023年末的时点数和变动值分别跑赢行业9个基点和3个基点,2022-2023年累计跑赢大市达12个基点。

中信银行行长刘成解释称,作为股份制银行中存款成本唯一下降的银行,该行2023年将稳息差作为“第一主题”。通过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大力拓展交易结算业务等方式持续优化存款结构、主动降低存款成本,为压降高成本负债创造了空间。

未来还有降成本空间吗?方合英表示,未来行业净息差还将继续下降,目标是争取做到比同业少降。

非息收入逆势增长

银行利润的另一大贡献是非息收入,主要包括各类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和代售等中间业务收入等。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在国有大行非息收入占比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中信银行非息收入占比超30%,同比逆势提升了1.55个百分点。

该行分管零售业务的副行长吕天贵对此解释称,主要因为2023年该行信用卡业务逆势继续扩张,带动收入增长,全年银行卡手续费168亿元,同比增长1.94%。

在信用卡行业因不良资产承压而普遍由“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之际,中信银行逆势扩张的信用卡业务是否带来不良贷款同步增长?南方周末通过对5年财报数据研究发现,2019年至2023年,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4%、2.38%、1.83%、2.06%、2.53%。这两年信用卡不良率显然有所上升。

但副行长吕天贵透露,由于在客户选择上更加精准等原因,中信信用卡资产质量优于同业均值,特别是新进入逾期比率和金额实现双降,已回到疫情前水平。

他表示,在当前周期下,信用卡是中信银行的高价值业务,资本回报率较高,也是该行零售业务后续服务高目标、高价值客户的重要产品和抓手,未来将继续加大信用卡业务的战略投入,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的贡献。

对公业务如何保持稳健?

尽管对公业务是长项,但中信银行近年力推“零售第一”战略和“轻型银行”战略。在2021年报发布会上,中信银行首次系统阐述了新零售全景图,试图将曾经“短板”的零售金融业务打造为新发展引擎。

新零售业务的愿景实现了吗?对公业务地位是否已弱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中信银行2023年对公、零售和金融市场分别贡献该行44.5%、42%和12.6%的营业收入,并分别贡献55.9%、21.3%和23.1%的税前利润。由此可见,对公业务仍然是该行最大的利润贡献来源,而零售业务在三驾马车中利润贡献度最少。更值得关注的是,零售业务在所有营收中占比增长,但利润占比反而下降。

对公业务中哪些条线较具优势?中信银行年报显示,2023年初,该行对公司金融板块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强化客户部门和产品部门协同,推动对公存贷款等各项业务增长。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对公各项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6.86%。其中,一般对公贷款余额约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84%;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中长期、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贷款均保持20%以上的较快增长,远超该行其它贷款平均增速。

存款端,2023年,中信银行新增对公客户超12万户达到115.76万户,对公日均存款余额近3.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行业龙头、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大市值上市公司等大客户和政府机构客户的日均存款贡献超过75%。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8个基点。

但中信银行对公业务依然面临挑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年报发现,虽然存贷款规模及利润保持增长,但该行公司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856.58亿元,同比下降了4.02%。其中公司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28.27亿元,较上年减少4.67%。

对于对公业务营收下降,方合英表示,绝不搞为了营收的规模冲动。他强调要对“风险滞后性和收益当期性”强化认识,既不“以量补价”,也不“以价补量”,而是同时在存款端和提高非息收入方面多下功夫。

对公业务如何有效应对挑战?陆金根在回应南方周末有关问题时表示,年内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在信贷投向、目标客群、目标区域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积极支持产业升级、设备更新、科技创新和房地产协调机制等重点领域,新材料、生物制药和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比较密集的行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国家战略区域,以及中小微、转型经济、“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等。

如何跨越风险周期?

逆周期之下,银行资产质量是机构和媒体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对公业务见长的中信银行资产质量更是聚焦点。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研究发现,中信银行2023年的答卷有些出乎意料:不良贷款余额连续3年下降,不良贷款率和问题贷款率均连续5年下降,但拨备覆盖率连续3年提升。上述多项指标甚至刷新近9年数值。

中信银行资产质量何以跨越周期?方合英对此解释称,中信银行实现了从风险“纠治期”“调理期”到“健体期”的跨越。

面对疑问,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则详细分拆进一步解释,从资产结构上看,在中信银行9万多亿元总资产中,贷款占5.5万亿元。其中,对公和零售贷款分别占贷款规模约60%和40%。

虽然零售贷款不良有所提升,但不良率仅1.21%,在可比同业中排名靠前。零售贷款中约1.76万亿是个人贷款,其中住房抵押贷款占84%,不良率仅0.73%,整体LTV(贷款价值比)低于 45%,且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发达地区及人口净流入地区。

对公贷款方面,中信银行信贷资源集中在好的区域、好的行业和好的客户。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地区存量和增量贷款占比分别为70%和75%;行业上,近70%投向国家战略积极支持且风险资本回报比较稳健的行业,其中普惠、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增长较快,资产质量也保持了较好水平;对公信贷客户中,约71%是该行A级及以上客户。

而在近4万亿元的非信贷资产中,包括约2.37万亿元的证券投资,主要是投向国债、政金债和 AAA级的信用债;约1.73万亿元的理财管理资产,资产质量比较稳健。

房地产风险暴露高峰期已过

持续调整的房地产业务对中信银行资产质量还有多大影响?

胡罡称,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对公贷款9.62%,低于可比同业;该行从2019年开始主动调整房地产结构,压缩房地产贷款总量,提早两年半进行压退;在风险处置方面,房地产风险在该行的暴露高峰期已经过去,对该行资产质量影响较小;另外,中信银行一直对房地产贷款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由总行准入,同时严格区域管理,存量中绝大多数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同时,该行为房地产贷款准备的“安全垫”较厚。LTV(贷款价值比)保持在60%以下,而房地产贷款的拨贷比已达到6.53%,是一般其他对公贷款平均拨贷比的2.5倍以上。

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资产质量是仅次于房地产的热点。胡罡表示,中信银行2023年已置换地方政府债务 155.8亿元,其中退出高风险资产55亿元,减值回拨16.6亿元。从存量资产看,中信银行隐债贷款余额2099亿元;近70%在华东、华南、华中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省级和地市级平台占比 55%。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因地方政府债务而产生的问题资产余额22亿元,问题贷款率1.05%。

新三年“五个领先”战略

在特殊的经济周期,中信银行将有哪些新战略和业务策略?

方合英介绍了中信银行3年新战略构想。他表示,中信银行经过2021-2023年的努力,已经从“发展修复期”走过“能力构建期”,进入了“稳定发展期”。2024年,中信银行进入新的三年规划期,明确提出“五个领先”的银行战略。

“五个领先”即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综合融资银行、交易结算银行、外汇服务银行和数字化银行,这是实现该行愿景的具体路径,也是中信银行的战略核心。

如何定义领先?方合英解释,“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意味着中信银行要成为客户首选的财富管理主办银行。重点是打造资产管理、私人银行、消费金融“三张名片”。方合英还认为,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相关指标已站稳同业第二,已经过了补短板期,下一步要适时推动升级。

“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是指中信银行要构建大商行、大投行、大协同、大撮合的生态圈,将综合融资打造成“护城河”式长板和强项。

与此同时,未来3年,中信银行要把交易结算打造成为未来该行转型发展新的“压舱石”。

新三年战略能否成功落地,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持续关注。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