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个税减少,暴露什么信息?抛开季节和政策变化,收入确实在减少。个税增速高低反映了中产收入景气。对比中产收入压力,个税减免幅度远远不足。

徐瑾

钱不骗人,跟着钱走,我们总能得到更多社会变化的线索,税收就是其中一种。

据报道,2024年前两月个人所得税收入大幅下降。个人所得税可以说直接衡量中等收入阶层钱袋子,自然万众关注。个税下降应该如何看待,收入的真问题在哪里?

个税精准卡位中产阶层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月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3262亿元,同比下降15.9%。这个降幅超出了此前市场平均预期,而且对比整体税收收入的下滑,显得很突兀:后者仅仅下降了4%,前者几乎是后者的四倍,而2023年整体个税下降幅度仅仅是1%。

审视这一次个税降低之前,不得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即季节因素和政策变化。23年春节在2月,相对于往年春节有所延后,这可能使得年终奖之类的可能延后,也许需要3、4月数据对比才能有更清晰的分析。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个税优惠。23年8月,国务院将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每月提高1000元。不要小看这一改变,如果是有老有小的一个中产家庭,那么享受的减免可能实实在在有大几千。从民生角度,这可能是2023年对中产最实在的政策。政府工作报告表示,6600多万纳税人因此受益。按照税务总局的数据,仅仅这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2023年减税规模达到391.8亿元,如果简单类推,这一因素有可能导致2024年前两个月个税收入减少65亿元。

当然,除却这些因素,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个税纳税人的实际收入就是实实在在在减少。考虑到2024年政府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按理讲,个人所得税收入应该维持大体类似的涨幅,而实际情况却相反。这就是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居民尤其软阶层的收入在降低。

当前个税起征点是6万,申报金额起点是12万,可以说,这个标准精准卡位了中国的大部分工薪阶层。不少人可能以为个税是劫富济贫,但现实之中,相比于企业家和富人群体,个税压力对中产阶级构成的重担,远远高于前者。个税虽然构成多样,但是本质大头就是工薪,个税纳税人基本是打工人为主。很多人抱怨中国中产阶层门槛太高,我觉得满足12万个税申报,就可以看看入门版的中产阶级。事实上,即使仅仅是满足个税起征点,也足够国外视野中的中产阶级门槛。

如果我们把中产理解为中等收入群体,那么起码应该包含社会的三分之一的群体。不说在日本这样的国家,曾经有全体一亿国民都属于中产的信念,即使在多数国家,在中位数收入附近属于中产也是常识。前总理就说过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而按照前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提供的数据,目前个税缴纳人数不过1亿人。如果考虑中国的人口基数与适龄劳动力,缴纳个税人口大概是劳动人口中的15%,其他人的年收入大致来说低于此数。如果一个社会前15%的劳动人口都没有资格称为本地的中产阶层,那么显然是中产的标准出了问题。

正应如此,个税增速高低,反映了中国中产阶级收入景气情况。从这个角度讲,个税减少,意味着软阶层收入与纳税双双减少,其中只有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的减税举措,如前述专项附加税扣除标准的提升。问题在于,相比较于软阶层收入压力的增加,个税减免的幅度远远不足。毕竟,经济不是无水之源,如果居民没有余钱与信心,生产消费投资,那么经济也将进入负循环。

个税应该进一步减免

上一次个税起征点提高,还是2018年。7年过了,中国经济也成为世界第二,人均收入走过1万美元门槛,个税起征点却始终静悄悄停在原处。

回顾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当时起征点就是每月800元。这一标准维持了20多年,在2006年改为每月1600元,此后在外界呼吁下逐年提高,2018年定格为每月5000元。我过去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可以说,过去两会提案中个税减免的曝光度很高。不过,这几年,不仅个税减免门槛一直止步不前,个税减免的呼吁和关注度也不如昔日。

在2024年两会,董明珠继续提议将起征点提高到1万,这可能是目前主流声音中最高的一档。实际上,满足12万年收入的人群,面对个税,压力不小,最近几年压力更是倍增。而在一线城市,社会平均工资几年前就超过一万,令这些城市的工薪阶层在面对高额生活成本之余,首先得支付不菲税收代价。

最早提出年收入12万需要自行申报个税是2006年。但是当时物价和现在难以对比,最典型就是房价,当时上海房价不少区域也没有过万。在2006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共完成2452.32亿元,而在税务档案中,相关负责人估算全国达到12万的高收入人群不过是170万左右。对比2023年,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14775亿元。7倍的个税增长,对应的是生活费用的大幅增长,与跨过征收门槛人数的大幅增加,而这些人的实际收入,在同样12万元的名义收入情况下,在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其实远低于2006年的12万元。当经济增速下行的之后,起征点的提升与个人综合税率的降低,是众心所向,不仅应该顺势而为,而且应该大力推进。

个税之外的隐性负担

西方人说税收是无法逃避的恶,税收也是现代国家的必要环节。依法纳税是义务,而合理设定税收政策,也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活力。

个税看起来和收入直接挂钩,但是不是唯一的税。因为营业税增值税等存在,国人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纳税。也正因此,有学者曾经说过,任何提议加税的建议,都值得慎重思考,而任何减税的提议,都有其价值。

此外,更重要的,只要是企业和工薪阶层,除了税收,还需要承受社保的压力。按照一个一线城市五险一金的要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个人需要付出的成本是超过个人收入的10%,企业用工成本基本超过员工薪酬的20%。这些成本有的看起来是企业支付,但是最终也是叠加在个人身上。这样就在某些老龄化过度城市一度出现很滑稽的局面,如果你是灵活用工的人员,哪怕最低基数缴纳的费用,付出甚至超过当地最低工资。也正因此,一些失去工作的年轻人在消费降级中,甚至选择退出社保。

无论税收还是社保等等,无论我们如何称呼它们,对它们寄托怎么样的理想,它们本质都对劳动力当期的费用支出,是抽取生命报酬的体现形式。当黄金时代不再,减少一些抽取,本质也是维持这种模式得以持续的做法。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徐瑾亦为公众号“重要的是经济”主理人,读者微信ashes-18

本文编辑徐瑾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