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7 13:39
林彦宏表示,ATTR-CM属于罕见疾病,是致命的转甲状腺素类淀粉蛋白沉积症,所造成心肌病变(ATTR-CM)。记者邹尚谦/摄影林彦宏表示,ATTR-CM属于罕见疾病,是致命的转甲状腺素类淀粉蛋白沉积症,所造成心肌病变(ATTR-CM)。记者邹尚谦/摄影

70岁的邵女士因为手指麻、无力、间接性疼痛等症状,诊断为板机指与腕隧道症候群,但15年来四处寻医无法根治,经过基因检测才确诊为遗传型ATTR-CM,且外公4名兄弟未满60岁就死亡,怀疑与此相关。医师表示,ATTR-CM是被低估的疾病,但鉴别诊断上又相当困难,

今年70岁的病友邵女士起初仅是手指麻木、无力,以及间歇疼痛,当时就医诊断为「板机指与腕隧道症候群」,但经历15年就医治疗,寻遍各科、进行手术仍无法根治,甚至出现喘的症状,影响生活。而她的弟弟也有类似症状,在亲友建议下去做基因检测,最后确诊为遗传型ATTR-CM。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邵女士表示,当时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连简单的洗澡都会喘不过气,体重也急遽下降,一度很灰心想要放弃治疗;且她和弟弟2人一年间爆瘦超过10公斤。而家族内至少6名家人都出现ATTR-CM症状,怀疑与外公兄弟的早死有关,4名兄弟过世时都未满60岁。

后来邵女士开始服用ATTR-CM的治疗药物,她表示,药物搭配健康饮食与调整作息,目前治疗4年半以来,感到身体状况稳定很多,喘的状况改善,生活品质也明显提升。

台大医院内科部心脏血管科医师林彦宏表示,ATTR-CM属于罕见疾病,是致命的转甲状腺素类淀粉蛋白沉积症,所造成心肌病变(ATTR-CM)。由于症状不典型而诊断困难,目前分为2型别,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型」,以及年纪增长引发的「野生型」。

「野生型ATTR-CM通常发生在60岁以上族群。」林彦宏说,外国研究统计野生型是最常见的类型,但台湾尚未正式统计人数,初步估计约有1000余名病友,以遗传型为多,主要是野生型的症状与心衰竭的鉴别诊断上相当类似,临床上确诊有难度。

中华民国心脏学会理事长陈文钟表示,虽然ATTR-CM确切的盛行率未知,但确实是被低估的疾病。一项解剖研究发现,80岁以上的民众每4名就有1名心肌内有转甲状腺素蛋白沉积。而蛋白质沉积物可能影响多个器官,若心脏衰竭症状,如:疲倦、喘不过气、水肿,合并其他非典型症状,像是腕隧道症候群、腰椎管狭窄、或是腹泻及便秘等肠胃问题时,有以上7种征兆,就得怀疑是否为ATTR-CM。

中华民国核医学学会理事长王昱丰医师则表示,除了基本的心电图、心脏超音波、心脏MRI等检查以外,过往诊断ATTR-CM,需要透过心脏切片检查确认切片样本中是否有TTR类淀粉蛋白链,但随著科技发展进步,医学界发现透过非侵入性的核子医学PYP扫描可以相对准确且安全的进行诊断。患者一旦被确诊为ATTR-CM则需要进一步透过基因检测确认罹患的是野生型或是遗传型,若为遗传型其家人也要进行检查以排除罹病风险。

由于ATTR-CM诊断困难,而健保于2月1日新增给付AATR-CM口服药物,采事前申请。林彦宏提供「H-I-D-D-E-N」指标帮助判断,患者可主动与医师讨论了解新的治疗选择,若符合多个指标则罹患ATTR-CM的可能性越高:

HFpEF:正常收缩分率心衰竭患者,通常为60岁以上

Intolerance:无法耐受标准心脏衰竭药物治疗

Discordance:心电图的 QRS 电位与心脏超音波影像的左心室壁厚度呈现矛盾的结果

Diagnosis:诊断出腕隧道症候群或腰椎管狭窄症

Echo:心脏超音波结果显示左心室壁增厚

Nervous System: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包括肠胃道不适或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

今年70岁的病友邵女士因手指麻木、无力,以及间歇疼痛,被诊断为「板机指与腕隧道症候群」,但经历15年就医手术无法根治,经基因检测确诊为罕见疾病遗传型ATTR-CM。记者邹尚谦/摄影今年70岁的病友邵女士因手指麻木、无力,以及间歇疼痛,被诊断为「板机指与腕隧道症候群」,但经历15年就医手术无法根治,经基因检测确诊为罕见疾病遗传型ATTR-CM。记者邹尚谦/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