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社會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8 15:19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至今已有2例死亡,中毒民众大多都是吃了炒粿条或是河粉产品。本报资料照片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至今已有2例死亡,中毒民众大多都是吃了炒粿条或是河粉产品。本报资料照片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愈演愈烈,台大医学院急诊临床教授李建璋表示,米酵菌酸导致中毒致死可能性高。依过往米酵菌酸中毒报告,早期是偏乡家庭自制发酵玉米粉过程中引发污染。中华谷物研究所所长施坤河表示,粿条或河粉中,部分业者会添加玉米淀粉,但已糊化不会发酵,此次事件特殊,难用常理推断,静待卫生单位调查。

施坤河表示,每家生产的粿条或河粉成分不一,有些采取「全米」,有些则添加「玉米淀粉」,其目的是增加滑顺或Q弹的口感。玉米粉与玉米淀粉是两种不同的产品,玉米粉是由新鲜玉米制成,玉米淀粉是只取玉米中的淀粉,将玉米去除。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施坤河表示,粿条或河粉的制程,是将米磨制成米浆,期间添加玉米淀粉等,让原料呈现液状再蒸熟,蒸熟的粿条或河粉会呈现透明状,此过程称为「糊化」。一般来说,玉米淀粉糊化后不会再发酵,呈现「液态」的玉米淀粉才可能发酵,若要产生毒素恐是此阶段,但若此阶段产生毒素,使用原料制成的粿条或河粉,产品应该都有问题,不会仅有单一业者出包。

施坤河表示,如果以「湿粿条」或「湿河粉」型态贩售,业者开封后没有马上使用,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湿粿条或湿河粉质地明显改变,不再Q弹或是有明显酸臭味,即使使用酱油等重口味调味,也难以掩盖。

施坤河表示,湿粿条或湿河粉通常采取「密封杀菌」包装,拆封后,因具有高活水性,必须马上使用,拆封后冷藏也很快会变质。他说,一般有烹煮习惯的家庭料理湿粿条或湿河粉,拆封后一定要立刻料理、吃完,如果是外食族,仅能透过查看餐厅业者的环境卫生,避免吃到腐败的食物。

他认为,此次事件非常罕见,也难以透过现有的资讯判断,是哪一种毒素导致国人吃完炒粿条后死亡,但添加在粿条中常见的玉米淀粉,不太可能在糊化后又发酵,目前仅能静候卫生单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