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 环球网 ( ) • 2024-03-29 07:14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在被部分影迷戏称为“真正春节档”的3月,又一部重量级艺术电影本月底上映——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得主、第9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获得者、第36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第49届恺撒奖最佳影片——法国影片《坠落的审判》29日与中国观众见面。这是继2018年《小偷家族》之后,又一部金棕榈级别艺术片在中国公映,导演茹斯汀·特里耶亲自来华参加宣传活动,和中国同行、影迷亲切交流,充分体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中国艺术片受众的巨大潜力。

2023年最佳艺术电影

在2023年的世界影坛,有两部女性执导、反映女性主题的影片获得巨大成功——法国影片《坠落的审判》和美国影片《芭比》,前者获得电影艺术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后者则以14亿美元的超高票房成为全年最卖座的影片。两者一艺术、一商业,从不同角度展现女性电影人的实力,如今这两部影片都在中国上映,也让中国观众在大银幕上感受当代西方电影人是如何反映严肃的社会议题,也给中国电影人带来启示。

《坠落的审判》讲述了一起扑朔迷离的案件,三口之家的丈夫突然从楼顶坠下身亡,妻子成了最大嫌疑犯,而身患眼疾的儿子无法提供有力证词。影片围绕着事件真相展开调查取证,151分钟的剧情中不少是激烈的庭辨戏,直到最后才做出判决,但并不代表真相。

《坠落的审判》在去年戛纳电影节首映后大获好评,在一众名导大师的激烈竞争中摘得最高荣誉,随后在法国上映时,该片也获得媒体4.4星、观众4.1星的高口碑。无论是题材、情节、表演水平,还是背后反映的婚姻家庭、性别问题和对社会的剖析,都引发广泛思考,身为导演/编剧的特里耶的能力更是获得业内公认。

之后《坠落的审判》连得欧洲电影奖、法国恺撒奖最佳影片,该片虽然没能代表法国官方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但仍然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捧回最佳原创剧本的小金人,可以说是2023年当之无愧的最佳欧洲电影和最佳艺术电影。

导演赶来中国宣传

如今,《坠落的审判》将在中国正式上映,让众多影迷十分期待,毕竟能在大银幕上感受金棕榈作品的机会并不多见,导演本人也来到中国,在多个场合与观众和学者交流。

现年45岁的特里耶是典型的法国女性电影人,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她,出道以来佳作频出,而立之年就已入围顶级国际影展。特里耶的作品不仅有法国电影传统的艺术和生活气息,也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她上一部入围戛纳的《西比勒》,讲述了两个女性与电影、文学创作的关系。这次《坠落的审判》中的女主角也是一名事业有成的作家,其自我辩护的证词涉及虚构的真相,以及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地位探讨。虽然是获奖艺术片,但《坠落的审判》并不晦涩或先锋,其题材反而很接地气,片中大多是生活场景和对白,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庭辩更是精彩,双方互相抓漏洞的过程让剧情跌宕起伏,吸引观众慢慢接近真相。

正因为《坠落的审判》很好地平衡了艺术性和戏剧性,做到雅俗共赏,因此该片在中国也不存在艺术上的门槛。在中国宣传的这几天里,特里耶不仅和杨荔钠、齐溪、戴锦华等中国导演、演员和电影评论家交流,在北大接受中国大学生的提问,还特意去故宫感受中国文化和历史。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坠落的审判》也向中国观众展示了法国普通家庭和司法体系的真实一面,同样可以算是文化交流。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特里耶透露自己创作影片的初衷是受到10岁女儿启发,而关键性的坠楼镜头则来自热门美剧《广告狂人》的片头动画。

同时,影片《坠落的审判》女性为第一视角,丈夫只在儿子的回忆中短暂出现,这说明导演对于整部电影都是围绕女性为中心构建:“女主角桑德拉是作家,电影里有很多描述都是关于她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想,一个男性创作者很难去塑造这样的人物,而我的女性导演身份对于创作这部电影更为自然。”

被戏称“婚检电影”

虽然中法两国的文化和语言不同,但现代家庭的构成、夫妻之间的信任感是相似的。《坠落的审判》最打动中国观众的,正是对婚姻中两性身份的剖析,影片在近期的点映中大获好评,豆瓣评分高达8.6,不少人戏称这是情侣们必看的“婚检电影”。对此特里耶表示,虽然剧情是虚构的,但也可能“打碎你们对婚姻的幻想”。

中国年轻一代影迷对于国外电影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往往让前来宣传的外国电影人惊讶。之前日本名导是枝裕和携代表作《小偷家族》来到中国,受到中国影迷的热烈欢迎,这部戛纳金棕榈作品也在中国获得9674万元票房的佳绩。另一部在戛纳获奖的艺术片《何以为家》2019年在中国上映,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向中国观众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和社会背景,影片感人至深的情节打动观众,最终获得了3.7亿元超高票房。

此外,还有众多世界级名导、演员受邀前往北京、上海电影节,其作品在中国获得高分好评和热议,毕竟中国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观众基数,即便艺术电影相对小众,但也能够拥有稳定市场,而一旦像《何以为家》那样实现“出圈”,票房和话题性可以说没有上限。更何况绝大多数艺术电影所追求的也并非“曲高和寡”,而是尝试用真诚的表达去感动更多的观众,最终成为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