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2002年诺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去世,他与特沃斯基提出的展望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诸如人们在金融市场上看似无比愚蠢的交易行为,以及奇怪的价格现象。

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的祖师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于3月27日去世,享年90岁。

1979年,卡尼曼与同为心理学家的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发表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的Prospect Theory,通常翻译成展望或者前景理论,丰富了传统经济学的效用理论,为所有的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法学都建立了心理和行为学基础。这篇论文目前的引用率超过8万次,在我知道的所有诺奖经济学得主里,还没有一个人打破这个记录(迈克•詹森和威廉•麦克林在1976年发表的企业代理理论引用率超过13万次,但尚未获奖)。

展望理论厉害在哪里?

在展望理论发表之前,经济学家高度数学化的效用理论,假定人人都和现在的人工智能一样绝顶聪明(不聪明的人的错误会给聪明人带来套利机会,因此人人都有动力学习让自己变得聪明),即使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事件,人们也可以做在整体意义上理性的决策。这样的假设让经济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与经济学假设人人理性截然不同的是,心理学假设人人都不理性。通过实验方法,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展望理论,总结了人类的四大行为和认知偏差,也就是不理性的表现:

第一,我们对赚钱和亏钱的感觉不是客观和绝对意义上的,而是基于参照点的相对感觉,比如我们100元买的股票涨到200元然后掉到150元,绝对意义上我们赚了50元,但我们通常会与200元对比,认为亏了50元。效用理论就认为人的大脑不会受到任何参照体系(或者任何市场营销话术)的影响,可以一眼就看穿输赢的本质。

第二,经济学的效用理论认为绝大部分人都讨厌风险,但展望理论发现,绝大部分人在赚钱后厌恶风险,在亏钱后追求风险。

第三,我们都非常讨厌亏损,亏掉100 元所带来的痛苦是赚到 100 元所带来的快乐的2.5倍。

第四,我们都高估小概率事件(例如在赌场或者股市长期赚钱),但却低估了大概率事件。效用理论则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准确衡量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即使是面对没有稳定概率分布的不确定性事件。

大家想一想,这四个行为偏差是不是都超级简单,似乎人人都懂。而且再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随处可见对四大行为偏差的利用。例如打折促销就是利用了“参照效用”,赌场为输钱的客人提供快捷但高息的贷款便利,“贩卖焦虑”的生意就是对亏损厌恶的利用,体育彩票就是利用了人们高估小概率事件。

卡尼曼与特沃斯基并不是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兴趣。直到有一天一个叫理查德•泰勒的经济学家找上门来,说他在课堂上做实验发现,同一个咖啡杯,卖的人叫价通常是买的人出价的2.5倍。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直到读到了“亏损厌恶”就豁然开朗了。于是三个人组成了研究团队开始用期望理论来解决经济和金融学里面的一些疑难杂症。

也就是说,虽然效用理论非常强大,可以解释无数的社会和经济现象,但总有一些问题被乌云笼罩,无法理解,而借用展望理论,这些问题大多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解释,特别是人们在金融市场上看似无比愚蠢的交易行为,以及奇怪的价格现象。举例来说,如果人人理性,那么股票的回报就应该和短期国债相差不超过0.5%,但现实中两者的平均差距是8%,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亏损厌恶”与“低估小概率事件”。

在展望理论之外,卡尼曼和特沃斯基还发现了一系列人类行为偏差,例如我们通常过度自信,决策深受情绪影响,再比如我们的大脑思维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凭借直觉和感性的快速决策,一种是需要长期训练的缓慢和理性分析。

后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学的大部分行为和认知偏差,都是来自于生物进化,适者生存的基因遗传。这些偏差大多数可以采用数学语言描述,这样就可以和传统的经济金融学融合。加上天才经济学家安德烈•施莱夫发展出来的“有限套利”理论,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厦由此建成。

卡尼曼与特沃斯基的传奇人生

展望理论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惜的是,特沃斯基在1996年已经去世。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一生的合作充满戏剧性,卡尼曼具有很好的直觉,但性格内敛,而特沃斯基擅长理论构建,性格外向。两人相识之前的研究成果都不算惊艳,结合到一起则火花四射,灵感不断。一开始两人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署名先后,但久而久之都有了争强好胜的念头,于是一别两宽分道扬镳,很像杨振宁和李政道之间的恩怨,但好在特沃斯基在得知身患癌症后致电卡尼曼,两人完美和解,再续前缘。特沃斯基的遗孀也是心理学家,几年前,她和卡里曼喜结良缘。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传奇人生,吸引了华尔街最会讲故事的作家麦克•刘易斯的注意。他出版的传记《思维的发现》结合了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学术发现之旅与恩怨纠缠。所以我相信他们的故事一定会被搬上大荧幕,如果拍得好,就能够像《美丽心灵》(讲述天才数学家陷入精神困境但最终康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样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我为什么视卡尼曼为精神导师?

2002年10月,我在明尼苏达大学博士二年级的《金融经济学》课上。我的导师宣布,卡尼曼获得诺贝尔奖,你们只有可能在我的这门课上学到他的理论。原因是,尽管行为经济学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在很多经济系,包括明尼苏达和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仍然被视为异端邪说。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经济学只有一个,而不理性有成千上万个(实际上现在发现的偏差大约在150个左右)。由于明尼苏达经济系是宏观研究的龙头,而行为和认知偏差在宏观层面的影响仍不清楚或者相当有限,自然瞧不上行为经济学。

在此之前,我从未听说过卡尼曼的名字,实际上,就连我导师的课里,也从未真正介绍过行为经济学。我完全是自学才彻底搞懂这套学问,并且深深沉浸其中。我毕业后在2008年加入香港大学金融系,长期讲授行为金融学课程,因此我一直讲卡尼曼视为精神导师。

2013年罗伯特•席勒教授,2017年理查德•泰勒教授同样因为对行为经济和金融学的研究贡献获得诺贝尔奖。2017年我在喜马拉雅FM开设了100集的《投资必修课》,全面介绍卡尼曼、席勒、泰勒、施莱夫等教授的学术贡献和行为投资学的方法。巧的是,我准确预测到了泰勒教授获奖。

就在一个月前,我推出了30集新视频课《不合群的行为投资者》,前15集重点介绍的就是卡尼曼教授发现的展望理论,过度自信,大脑思维的快系统和慢系统,后15集重点介绍行为投资具体操作方法。

视频之外,我强烈推荐卡尼曼教授的两本书,第一本是《思考:快与慢》,这是卡尼曼在获得诺奖时一生的学术总结。著名学者纳西姆•塔勒布将此书与斯密的《国富论》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相提并论,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第二本是《噪声》,这是卡尼曼教授获得诺奖之后潜心研究的全新力作,完全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思考:快与慢》主要讲述行为和认知偏差是导致我们判断出错和非理性决策的关键原因。但后来他与合作者发现,决策时面临的各种噪声才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噪声与偏差结合在一起才是人类非理性的本质。在过去,学者们认为不同的偏差无法相互抵消,但集体的噪声可以相互抵消,因此忽视了个人决策时面对的噪声影响,例如,同一个人在重复面对同样的事情时,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策,就很难被理解成偏差,噪声才是真正的原因。《噪声》一书追问的就是有哪些形式的噪声,如何减少或者克服噪声的影响?这本书最犀利之处就是指出那些凭借实际操作积累经验的专家(例如医生,工程师)很少受到噪声的影响,而仅仅擅长理论研究或数据分析的专家(例如经济学家),特别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如果你读到这里会心一笑,我相信卡尼曼也会在天堂回报以笑容。

(作者是香港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责任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