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9 09:35
尽管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但李淑珍评价太阳花学运并不纯然是负面。李淑珍提供尽管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但李淑珍评价太阳花学运并不纯然是负面。李淑珍提供

「校园里挂著的都是支持学运的标语,包括骂自己老爸的标语,让我女儿感觉压力很大」、「学运人士控告我先生意图杀人未遂,官司打了6年多,先生卸任后因此出国3年半,我们家庭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前阁揆江宜桦夫人、历史学者李淑珍近期出书,汇整2004年至2024年的信笺,以家人的视角,回顾江宜桦从政前后,为自己和家庭带来的波波涟漪。

临近中午,李淑珍一人在桌前认真签书,她的先生、前阁揆江宜桦穿著白衬衫、黑色西装裤,在烈日下默默转进屋内,望了一眼太太的签书工作,便在她桌前的那张椅子坐下、从口袋拿出手机浏览讯息,抿了一口红茶后再见悄然无声的放下。时间就这样默默流逝,两人的相处模式,透露著一股静谧的安心感。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我想要补充一点,就是出这本书,他(江宜桦)是极力反对的,从头到尾反对,」李淑珍结束签书工作后,接受《远见》专访时呵呵笑著说著这句。而一旁陪同访问的江宜桦也嘴角上扬,「想说的都在(这本书)序里了,」不过最后也是选择成全,「因为知道她(李淑珍)的个性。」语毕,两人再对视一笑。

出书理由:为时代、为丈夫、为自己

其实江宜桦对这本书的出版会持反对之意,并不难明白,毕竟久别政坛,当年那些惊涛骇浪好不容易才慢慢退去,「但每一次的委婉劝阻,就看到她再一次的委屈与怅然,令我越加不忍。」最终才有这本书的面世。书的出版时间则很敏感,正好就在2014年三一八学运的十周年左右。

李淑珍说,出版这本书主要有三个动机,一是想为时代而写;二是先生从政6年多,做了一些事,也受到一些攻击,但始终对于外界的批判不愿去做回应,「因为他觉得说了也没人要听、要信,」作为陪伴他走过这一切的人,想借此分享一些幕后故事;三是担任政治人物配偶期间,自己「没有言论自由、只能沉默是金,」而在外子离开政坛十年后,希望借由这本书的出版,和外界分享一些她对世界的看法。

至于会不会担忧这本书的出版,将再撩拨两人好不容易渐渐归于恬淡的宁静生活?她以「月亮都有阴晴两面」为例,认为自己在书里陈述的观点,在任何时候出版都有可能引发不同的讨论,没有好的出版时间点,「既然这样,那就不用特别在意这个时间点会不会引来攻讦。」

其实江宜桦对出版这本书的态度,在十余年前的李淑珍心里,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景。2008年,待在学界的江宜桦有意跨入政治施展抱负,询问太太的意见,得到一句明确的NO。「因为我们是在白色恐怖时代长大的,基本上对政治是抱著敬而远之的态度。」另外,就是担忧一旦和政治沾上边,自己的学术生涯恐怕也将不再平静。

而最主要的,还是李淑珍忧虑,江宜桦未来恐怕会被拉入政治的漩涡,不但无法实现最初改变世界的初衷,还会将自己的人生给「赔进去」。

但在江宜桦第二次询问后,李淑珍就跟十年后的江宜桦一样,心软妥协了。由于怕她生气,江宜桦两次询问的口气都是试探性,但会来问第二次,「代表他当时真的是有那种跃跃欲试,我如果一直去阻拦,可能会让他抱撼终生。」因此,她就陪伴江宜桦,展开这趟长达6年半,让她想来总是头皮发麻、胆战心惊的旅程。

辞呈早已写好,每换一个职位就预写一次

江宜桦从政6年多,官运亨通,从研考会主委做起,一路当到行政院长,但李淑珍透露,打从一开始,江宜桦就把辞呈写好,每换一个职位就再预写一封辞呈,随时准备离开。这是因为学界借调最多就4年,江宜桦又以学者自居,「并不想长期待在政坛,时间有限选择放手去做,若做不成、得不到长官的支持,那就离开,没什么好恋栈的。」但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心态,导致江宜桦官愈做愈大,树大招风,批评的声音也变多。其中的高潮点,自然就是十年前那场撼动全台的318学运。

江宜桦从政6年多,官运亨通,从研考会主委做起,一路当到行政院长。远见记者苏义杰摄江宜桦从政6年多,官运亨通,从研考会主委做起,一路当到行政院长。远见记者苏义杰摄

318学运是「民主内战」,但她认为不纯然是负面

当时从政界到学界、媒体到网路、职场到家庭,几乎每个场域大家都在激烈的辩论,许多家人、朋友更因为彼此立场不同而反目成仇,因为震荡如此剧烈,李淑珍将当时的情景,用「民主内战」来形容。

318学运爆发后,这场震撼弹也对江宜桦和他的亲友的生活带来剧烈冲击。为期一个月,大批警力被调来江宜桦住处附近,以确保李淑珍在内等亲属的人身安全;许多记者堵在家门前、甚至学校教室门前,惊动了她的学生;一些台大学生更公开焚书江宜桦的著作,并连署江宜桦下台。激烈的社会抗争,冲击了李淑珍原先平稳的生活,当时她的那些忧虑,果然一个个被证实。

尽管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但李淑珍评价太阳花学运并不纯然是负面。她说,太阳花学运,是当时20岁至35岁的世代,第一次有机会集体发声,让年长者正视他们的存在,「由于这整代人很明显跟我们这个世代不一样,所以,当然以前我们都没有特别去意识到他们……。」

成长经验不同,让世代跟世代间出现断层,年轻世代所受的教育,是本土意识高涨的时代,因此两者的国族认同出现歧异,同时,年轻世代诞生于网路世代,「这些背景,都使得这个世代的价值观、才华等等,跟我们这个世代非常不一样。」

虽然318学运展现了年轻人热情、希望改变世界的面貌,「但往往有时候,都会事与愿违。」当时乘著学运浪潮起来的政治势力,包括社民党、时代力量等等,一个个泡沫化,无法带来当时希望的改革愿景。最终结果,只是成为民进党重返执政的工具。

另外,虽然不能说民进党执政就一定会不如国民党,但由于太阳花学运带有强烈的反中倾向,因此乘著这股势力上台的蔡英文政府,必然延续学运的「抗中保台」路径,出发点虽是要保护主权,但8年来断交十个友邦、共军机舰扰台、海峡中线消失……,「这让我们感觉到战争的阴影是无所不在、且非常直接的,」这虽不是太阳花学运的初衷,但却是它间接促成的。

318学运爆发后,这场震撼弹也对江宜桦和他的亲友的生活带来剧烈冲击。远见记者赖永祥摄318学运爆发后,这场震撼弹也对江宜桦和他的亲友的生活带来剧烈冲击。远见记者赖永祥摄

所有运动都是人民跟人民的对抗

李淑珍说,透过这6年多来的体悟,让她渐渐感悟,所有的社会运动,都不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对抗,而是人民跟人民之间的对抗。例如太阳花学运的引爆点「两岸服贸协议」,若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确实协议签了之后,会让他们的利益受损;但另一方面,对于台湾的一些「隐形冠军」,服贸协议却能帮助他们进军全球。所以要看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要看你比较考量的是哪一块,没有一个政策可以讨好所有部门,这是无可避免的。」

没有纯粹的好与坏,就如同太阳花学运发生时,尽管江宜桦和家人面临外界指责的强压,但偶尔在路上行走,也会遇到一些人竖起大姆指为他按赞。虽然一路提心吊胆,但李淑珍在这6年中,也看到先生留下一些台湾向上发展的种子。

比如说,八八风灾后,江宜桦重整了台湾灾防体系,强化灾行横向、纵向的联系工作,因此后来台湾虽也遇到不少强台,但像八八风灾这样,发生如此惨重的灾情,几乎已消声匿迹。另外,六都的改制,当时各县市角力激烈,导致台湾直辖市数量暴增,但却也让台湾的南北、城乡差距,不像日、韩等邻国般严重,资源均匀分散到北中南三地,长期来看,对台湾的发展也有好处。

历经了这些年的惊涛骇浪,但若再回到十余年前,李淑珍认为,自己可能还是会再出做一样的决定,放手让先生去从政。

她强调,自己是一个「很少后悔」的人,不可否认,这6年多来的经历并不寻常,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她的人生将是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波澜的人生。这段经历划下了很浓烈的色彩,「我想我没有后悔,不管怎样,它就是我们经历过的人生。」

致一个青春民主的时代:李淑珍书简。天下文化提供致一个青春民主的时代:李淑珍书简。天下文化提供

(本文出自2024.03.26《远见》网站,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