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9 10:32
疫情调查专家何美乡、中原大学生技系教授招名威在「新闻放鞭炮」节目讨论食安问题。图/截自YouTube疫情调查专家何美乡、中原大学生技系教授招名威在「新闻放鞭炮」节目讨论食安问题。图/截自YouTube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昨晚有最新进展,卫福部公布遗体解剖结果,首位死亡患者身上验出米酵菌酸,目前除2位患者死亡、5位在加护病房抢救,亦有患者轻症返家。「新闻放鞭炮」节目今邀集专家讨论本次食安事件,专家指出,导致症状严重程度不一的原因,主要与患者吃下的食物量、毒素在食材中分布不均有关。

主持人周玉蔻提问,同样在宝林茶室吃下粿条,为何有些患者属于轻症返家,有些人演变为重症甚至死亡?中原大学生技系教授招名威表示,严重个案的疾病进程均进展很快,依毒理学观点判断,造成症状不同的原因应是剂量多寡,同样点了一份炒粿条,可能有些民众吃得多,有些民众只吃了一部分。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疫情调查专家何美乡则说,除了摄入量差异,唐菖蒲伯克氏菌混入食材时并不均匀,产生毒素后也会分布不均,才导致中毒个案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也与个人体质有关;另,除粿条以外,酱料、餐厅使用的椰子等也不能排除污染,应一并检视。

招名威表示,米酵菌酸化学结构稳定,特性是耐高温,120度高温也无法改变其结构,意即大火快炒也无法解决问题;不过民众不必过于恐慌,目前影响范围仅局限在宝林茶室,若从粿条供应链就出事,那应该会影响到其他通路商、餐厅。

「这种菌在食物里很难排除污染,重点是烹调前的过程,要保存好。」何美乡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必须在接近室温环境才会产生米酵菌酸,疫调人员应关注食材处理过程,是否未即时将原料放在冰箱保存,或烹调前经过泡水等过程,形成温暖、潮湿环境,导致米酵菌酸出现在食物中。

疫情调查专家何美乡、中原大学生技系教授招名威在「新闻放鞭炮」节目讨论食安问题。图/截自YouTube疫情调查专家何美乡、中原大学生技系教授招名威在「新闻放鞭炮」节目讨论食安问题。图/截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