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3-29 12:17
台大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教授姜至刚说,米酵菌酸会攻击细胞发电厂「粒线体」,使身体所有细胞瞬间失去能量。(中央社制图)台大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教授姜至刚说,米酵菌酸会攻击细胞发电厂「粒线体」,使身体所有细胞瞬间失去能量。(中央社制图)

(中央社网站29日电)台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卫福部28日公布其中1名死者解剖结果,初步在血液中检出米酵菌酸,这是台湾首次验出这项毒素。米酵菌酸如何产生?哪些食物变质可能有毒素?中毒症状有哪些?民众饮食需不需要担心?中央社整理相关资讯带你了解。

宝林茶室案如何验出米酵菌酸?

北市卫生局26日采集检体后,进行常见造成食品中毒的细菌及病毒培养,包含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困难梭状杆菌等,结果皆呈阴性。

卫福部27日召集毒物学专家、收治病患医院医师及疾管署、食药署等单位讨论后,偏向认为由米酵菌酸引发可能性高。

但因检验需要标准品,过去不曾发生过类似案件,且米酵菌酸的标准品1瓶0.5毫克要价3万8000元,少有医学研究或检验单位准备,食药署紧急订购原须至下周送到,而后彰化基督教医院研究中心提供标准品给台大法医研究所相验后,卫福部28日晚间公布结果,在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检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什么?

米酵菌酸是一种罕见毒素,由唐苍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产生,这种菌容易在富含脂肪酸食物中繁殖,在摄氏22至33度、酸碱值中性的环境易产生大量米酵菌酸,洗涤或高温烹饪也不会破坏。

台大毒理学研究所教授姜至刚28日在卫福部记者会上说明,米酵菌酸有强烈毒性,会攻击细胞的发电厂「粒线体」,造成人体所有细胞瞬间失去能量,低浓度就可让脑部、心脏与肌肉瘫痪。

(卫福部提供)(卫福部提供)

米酵菌酸中毒症状有哪些?致死率多高?

主要影响肝脏、肾脏和脑部,症状为全身无力、头晕、嗜睡、腹痛、呕吐等,患者可能并发血便、少尿、血尿、低血压、心律不整、体温过高、黄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难、谵妄、休克、昏迷。

(卫福部提供)(卫福部提供)

根据疾管署资料显示,宝林茶室中毒案患者主诉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则出现茶色尿、急性肝衰竭及酸中毒等情形。

研究资料显示,严重者可能在症状出现后20小时内死亡,国外资料统计致死率介于30%至100%。宝林茶室中毒案的首位39岁男性死者,用餐日为22日,23日先在新北联医三重医院救治,治疗后出院后病情转恶化,紧急送至北市马偕医院急救,但因病情变化很快仍不治,24日死亡。

第2名66岁死者在19日用餐,当晚腹泻30多次,治疗后在21日曾一度转入普通病房,隔日肝指数飙到1万多,后续出现肝肾衰竭,3天内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中央社制图)(中央社制图)

米酵菌酸中毒怎么治疗?

曾收治病患的新光医院感染科主任黄建贤表示,对这种没有药物的毒素,会采支持性疗法,「病人有什么问题就解决」,如水肿、呼吸衰竭等症状,就是用药物控制。

林口长庚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颜宗海指出,米酵菌酸只要1毫克就会致命,目前没有解毒剂,仅能提供支持性疗法,如呼吸衰竭就插管、休克就打强心剂。

变质后可能产生米酵菌酸的食物?

椰子、玉米与米制品发酵过程中,存放在适合唐苍蒲伯克氏菌迅速增殖的环境,就容易产生米酵菌。新加坡食品局列出,在变质的木耳、银耳中曾发现唐苍蒲伯克氏菌。

营养师程涵宇发文提到,除了椰子制品、完全或不完全发酵的玉米、变质的新鲜银耳容易受到米酵菌酸污染之外,变质的淀粉类产品也可能产生米酵菌酸,包含糯米、小米、高粱米与马铃薯粉等,因此米酵菌酸可能出现在肠粉、河粉、米线、湿米粉、湿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银耳、凉皮及发酵玉米面。

米酵菌酸中毒案例

宝林茶室案是台湾首次出现案例,国外发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案几乎与椰子或玉米等有关。

印尼:1895年首次发现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事件,是食用当地发酵椰子浆制成传统食品
莫三比克:2015年有民众饮用发酵玉米粉酒中毒
中国:据统计2010年到2020年共19起事件、140人受影响,例如2020年有民众因食用玉米发酵的酸汤子而中毒,但整体而言并不常见。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宝林茶室案引起部分民众不敢食用米制品,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强调,唐苍蒲伯克氏菌在温暖、中性环境等条件下,才易产生米酵菌酸,因此,只要注意食物制程、适当灭菌、妥当存放,生产后尽快食用,就不用过度担心。

除了别吃长期存放在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以及不要吃过期食品的基本原则之外,食药署提醒,留意储藏食品的温度,冷藏要在7度以下、保温要在60度以上,存放逾2天则要冷冻;食用前,食物要加热至中心温度达70度以上才可食用。

台大医院急诊医学部主治医师李建璋指出,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不论是外观或味道皆变化不大,很难察觉,建议避免食用重复加热的米或面食,多吃新鲜烹煮的食物。

新加坡食品局则建议,民众在无法确保卫生规范下,应避免在家中自制玉米、椰子的发酵食品,倘若想发酵玉米或椰子食品,可添加柠檬汁、醋或乳酸等酸性物质来确保混合物呈酸性,抑制毒素形成。若有需要泡发木耳或银耳过夜,应在冰箱中浸泡,尽量减少细菌生长。(编辑:赵敏雅、黑立安)11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