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3-29 12:58
「李明维:心之所系」个展在旧金山展出,引起当地对人我关系和当代艺术的探讨。当AI颠覆人类对创作的想像之际,他鼓励以开放的心看待,「美的本质从未改变」。(笛洋美术馆提供)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传真  113年3月29日「李明维:心之所系」个展在旧金山展出,引起当地对人我关系和当代艺术的探讨。当AI颠覆人类对创作的想像之际,他鼓励以开放的心看待,「美的本质从未改变」。(笛洋美术馆提供)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传真 113年3月29日

(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28日专电)旅美艺术家李明维大型个展「李明维:心之所系」近期在旧金山展出,引起当地对人我关系和当代艺术的探讨。当AI走进人类生活、颠覆人类对创作的想像之际,他鼓励以开放的心态看待,「美的本质从未改变」。

李明维1964年在台中出生,10多岁曾移居旧金山,近期他将30年创作生涯的数件作品,带回这座年少时停留过的城市,尽管时光流转数十载,他的展演在这个独一无二的时空中,依旧牵引表演者与观众内心深处千丝万缕的复杂情感。

「李明维:心之所系」个展自2月17日于旧金山笛洋美术馆开展以来,持续引起美国华盛顿邮报、旧金山观察家报(San Francisco Examiner)等媒体评论,后者更以「解药」来比喻这场展览提供当代艺术不同的视角和体验。

23日,旧金山雨后的天空出现清晰的双彩虹,笛洋美术馆内,李明维与3位表演者像是书法家挥毫般舞起扫帚,将历经1200小时、或蹲或卧、细腻作出的沙画「如沙的格尔尼卡」(Guernica in Sand)「破坏」成另一幅全新「创作」。

「如沙的格尔尼卡」展演,灵感汲取自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卡索(Pablo Picasso)1937年的油画「格尔尼卡」,这是一幅战争下产生的巨作,毕卡索笔下那饱受炸弹蹂躏的西班牙格尔尼卡城,予人残暴及绝望之感。

李明维用西藏曼陀罗的形式呈现和表演,在一个下午内,让观众一次一人进入沙画,有人缓慢行走、有人翻起跟斗、有人把玩沙子,而坐在画内一隅的表演者仅能静默地看著踏沙者重塑自己的作品,直至挥扫沙子,完成最终仪式。

当天,美术馆被满满人潮包围,这场展演犹如为「格尔尼卡」增添另一层人我关系的省思。展演完的创作,将留在美术馆到7月展期结束。

李明维在现场情绪激动地告诉记者,每一次演出都是如此令人「惊心动魄」。

尽管「如沙的格尔尼卡」早在英国、澳洲、日本、台湾、法国、印尼、德国等地演出多次,每一次,李明维与个别踏沙者之间,受当下外在氛围与内在情绪所触动的「对话」,仍擦撞出仅属于彼此的火花,成为烙印在心中的记号。

回忆2006年第一次的演出,李明维说他的母亲是第一位踏上作品踩沙的观众,母子两人之间的拉锯张力,引爆一场「痛哭流涕」,然而演出仍在进行,画作仍在演变,双方都必须在矛盾复杂的情绪里重新找回心中的「平衡点」。

「如沙的格尔尼卡」之外,其余在个展中展出的作品还有「水仙的一百天」、「鱼雁计划」、「补裳计划」、「声之绽」、「我们的和平国度」及委托新作「息之华」(Chaque souffle une danse)。

演出「如沙的格尔尼卡」的前一天,李明维接受记者访问,他正准备度过一个安静的夜晚,以虔诚的心情迎接隔日的演出,谈吐间充满温暖与关怀气息。

谈到去除杂念,李明维以宽广的角度看待表示,每个时空都有社会问题,只是传播性没有现在如此强,地球一端发生的事情,另一端马上就会得知,换言之,千年之前杂念就已经存在,至今仍然存在,仅有多与少的问题。

记者问,如何在AI时代看待创作,李明维视野依旧宽广,他鼓励用「开放」的心情看待艺术演变,纵使美的面貌改变,但「美的本质不变」,故宫画作仍然很美。

「当有人告诉我看不懂当代艺术,我会跟他们说没关系,只要想,如果现在是世界末日,你会想站在这幅画前面吗?你会想与这件艺术品相伴吗?如果不想,那可能就不是你觉得好的作品。」李明维给了审美方向,不带一丝评判。

他仅剖析自己心境上的转换,「20几岁的创作风格,像是临摹大师的形式,最新的作品(息之华)比较成熟一点,跟著生命历程一同成长,比较是属于我自己的美学,以及属于我自己想要传递的讯息。」

30年的艺术生涯淬炼,加上前几年的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升温,激荡出李明维最新作品「息之华」,即将在4月首演。演出中,舞者将跳一支40分钟的舞,点燃60根烛火照亮吹墨石版,再逐一吹熄。

每次的舞动、每次的呼吸,仿佛都是一种自我探索、一种内心疗愈。「亮点始终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找到它、维护它,这是一个功课。」他说。(编辑:陈慧萍)1130329

旧金山笛洋美术馆内,李明维与3位表演者像是书法家挥毫般舞起扫帚,将历经1200小时、或蹲或卧、细腻作出的沙画「如沙的格尔尼卡」破坏成另一幅全新创作。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摄  113年3月29日旧金山笛洋美术馆内,李明维与3位表演者像是书法家挥毫般舞起扫帚,将历经1200小时、或蹲或卧、细腻作出的沙画「如沙的格尔尼卡」破坏成另一幅全新创作。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摄 113年3月29日
旅美艺术家李明维10多岁曾移居旧金山,近期他将30年创作生涯的数件作品,带回这座年少时停留过的城市,在这个独一无二的时空中,演出依旧牵引表演者与观众内心深处千丝万缕的情感。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摄  113年3月29日旅美艺术家李明维10多岁曾移居旧金山,近期他将30年创作生涯的数件作品,带回这座年少时停留过的城市,在这个独一无二的时空中,演出依旧牵引表演者与观众内心深处千丝万缕的情感。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摄 113年3月29日
「如沙的格尔尼卡」灵感源自毕卡索1937年的油画「格尔尼卡」,李明维用西藏曼陀罗的形式呈现,让观众一次一人进入沙画,表演者和观众擦撞出仅属于彼此的火花。(笛洋美术馆提供)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传真  113年3月29日「如沙的格尔尼卡」灵感源自毕卡索1937年的油画「格尔尼卡」,李明维用西藏曼陀罗的形式呈现,让观众一次一人进入沙画,表演者和观众擦撞出仅属于彼此的火花。(笛洋美术馆提供)中央社记者张欣瑜旧金山传真 113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