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3-29 15:56

原创 赵梦婕 畅聊686

“医生,最近半年我的心情像是坐上过山车,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忽高忽低。情绪上去的时候觉得特别开心、兴奋,浑身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想走、想大喊、想一直唱歌,会做平时都不敢做的一些事情。脑子转的也很快,特别愿意说话、说很多话。

情绪下来的时候浑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特别无聊,做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未来一片灰暗,有的时候还会听见一些声音说我不好、骂我,甚至让我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01

迅速“窜红”的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又称双相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也有人会称之为“躁郁症”。

近些年,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备受重视,其中,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上述的case就是一位患有双相障碍的青少年对异常心境变化的清晰感知与描述。

遗憾的是,有些双相患儿的异常情绪波动,会被认为是青春期常态发展的“情绪反应或个性特点”。如果患者的表达能力有限,双相障碍就更难被识别及发现、诊断更加复杂。

双相障碍会对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患儿出现学业困难、问题行为、社交困境,甚至自伤、自杀、合并物质滥用或其他躯体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平均患病率约为1%~2%左右。由于儿童青少年仍处于发育阶段,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临床表现会不典型,并且常可能会共病其他精神障碍。

02

儿童青少年双相的临床表现

笔者将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心境发作期的表现简单总结如下表: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1.情感高涨/易激惹:

是躁狂发作主要的原发症状,患者表现为心境的异常高涨、自我评价增高、过分自信乃至夸大等。患儿表现为兴高采烈、亢奋或者容易激惹、暴躁、易怒。

1.情绪低落:

是抑郁发作的主要原发症状,表现为持续的心境低落、闷闷不乐,没有愉快感,对学习、玩耍等丧失兴趣。有些患儿会表达为“无聊、没意思”“啥都不想干”。

2.思维奔逸:

思维速度加快、联想增多且敏捷,注意力较平时更易分散。患儿会描述自己“变聪明了”“嘴说的不如脑子转的快”。甚至有些患儿会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学习效率明显增加、成绩提高,但一般不会持久。

2.思维迟缓或悲观:

思维速度减慢,反应变慢。有些患儿会描述为“脑子变钝了、变笨了”“上课学不懂了”。对未来悲观,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降低。有些患儿会自责,觉得拖累父母、家人等。

3.言语及活动增多或行事鲁莽:

精力旺盛,言语量增多,活动增多,行为冲动、乱花钱。患儿表现为精力充沛,会出现好管闲事、计划多,寻求刺激,行为鲁莽。

3.意志行为减退或行为障碍:

患儿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活动量减少,言语减少,部分甚至有轻生观念及行为。部分患儿表现为外化的行为问题,如成绩下降、不愿上学、违纪等。

4.躯体症状:

睡眠需求减少,患儿睡眠时间变少,但精力依然充沛。有些患儿会表现为性意向增强,比如频繁更换恋爱对象、自慰增多等。

4.躯体症状:

常见的为食欲及体重下降,失眠,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慌、憋气等身体不舒服。年龄越小的孩子,可能躯体症状会更加明显突出。

5.精神病性症状:

可出现与心境协调的夸大观念、夸大妄想等,或者与心境不协调的幻觉(例如凭空听到声音骂自己)等症状。

5.精神病性症状:

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有些患儿会在症状影响下出现一些风险行为(例如在幻听支配下伤害自己)。

一般来说,在持续时间方面,上述轻躁狂/躁狂发作需至少持续4天,抑郁发作需至少持续2周,且症状表现几乎占据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才达到诊断标准。

03

儿童双相vs成人双相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患者并不完全是“缩小版的成人”,其临床表现与成人会有不同:

1.主要情感症状以暴躁易怒最为突出

与成人躁狂发作时的心境高涨表现不同,患儿可能会表现为更容易激惹、易怒,“一点就炸”。易让人迷惑的是,有些患儿在抑郁发作时,也会出现容易烦躁、发脾气增多的表现。

2.更易出现混合状态,转换更快速

与成人相比,患儿更容易出现躁狂与抑郁同时发作的混合状态,状态转换较成人更加快速,在短时间内,心境症状会出现急剧波动。有些家长会觉得患儿的情绪上一秒是“晴空万里”,下一秒“阴云密布”,患儿可能会在一天当中出现两种心境的反复快速转换,正如case中描述的“情绪像坐上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

3.病程更趋于长期化、慢性化

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病程更趋于长期化、慢性化,症状缓解期更短,两次发作之间一般仍有部分残留症状,并且功能难以完全恢复。

4.整体病情更加严重

相较成人双相障碍患者,患儿的整体病情往往更加严重,并且对治疗的反应也比成年后起病的患者更差。

5. 更容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部分患儿因精神病性症状严重且突出,可能造成短时间的诊断困难。

6.共病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更高

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患儿共病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更高,例如焦虑障碍、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对立违抗障碍等。共病的产生会对双相障碍的治疗反应和病程产生不利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更加困难。

7.功能影响深重

患者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行为问题及躯体症状可能会更多,比如患儿更多的表现为头晕、头痛等,会出现不愿上学、成绩下降,甚至违纪、休学、自伤等行为问题。青春期患者行为的冲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更加突出,更具有爆发性和紊乱性。

04

浅谈儿童青少年双相的治疗

治疗目标

避免疾病慢性化,减少疾病发作对认知及大脑的损伤。

治疗原则

全病程治疗。

药物治疗是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治疗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来说,临床使用较多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锂盐等。如何选药、使用剂量、不良反应监测、使用时间、调整间隔等等,请遵医嘱,根据患儿的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心理治疗可以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支持,协助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社交和学业等困惑,减少问题行为,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及预防复发。可以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辩证行为治疗等。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命早期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同等重要。受神经发育阶段及言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会存在一定的不同,且疾病危害高于成人,治疗难度不低于成人。

对于儿青少年双相障碍症状的及时识别与积极治疗,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及预后,降低疾病对患儿认知、情感和社会功能发展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帮助每一个孩子“向阳而生”。

参考文献

1. 郑毅,柯晓燕,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精神医学[M],1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2. Van Meter AR, et,al.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J Clin Psychiatry 2011; 72:1250.

3. West AE, et al. Child- and family-focus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4; 53:1168.

4.Goldstein TR, et al.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for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sychiatry 2024; 81:15.

5. Goldstein BI, et al. Prevalenc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Isr J Psychiatry Relat Sci 2012; 49:3.

6. Castilla-Puentes R, et al. Anxiety disorders and rapid cycling: data

from a cohort of 8129 youths with bipolar disorder. J Nerv Ment Dis 2013;201:1060.

7. Carlson GA, et al. Bipolar disorder. In: Dulcan's Textbook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Second Edition, Dulcan MK (Ed),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ublishing, Arlington, VA 2016. p.277.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赵梦婕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何萤萤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曹庆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