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3-29 16:37

“我19岁了,妈妈还在大学家长群里回复‘收到’,发‘大拇指’点赞,窒息了……”

最近,“大学生家长群”话题,再度引发热议,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

本文图片均为“劳动报”微信公众号 图

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家长群。图片来源:小红书

家长:欢迎家长群的存在

考虑到大学生离乡到外地求学,不少学校为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方便重要事务通知,搭建了信息发布和家校沟通的平台,家长群就是最方便的途径之一。

不少家长欢迎家长群的存在。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孩子大学生活过得怎么样,她知道的并不多。

“家长群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有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需要家长协助的,辅导员会及时通知。”

IC photo 图

大学生:不愿意被“监控”

不过,很多大学生并不愿意成年了还被父母时刻“监控”。

“我和室友互当爸妈。”网友JUKK说,她和室友各自注册了一个小号,作为家长进了群。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自己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被家长知道。“有重要的事情我肯定会和父母说,但大学生了,我更想要自由。”

还有学生请自己的哥哥姐姐充当父母入群。网友发帖说,她应弟弟要求进群,结果这个群成了她消息最多的群。

辅导员:自发建群,家校沟通有必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沪上高校没有硬性要求建家长群,有些辅导员或者家长自发建群。

在一所民办高校做辅导员的唐瑶(化名)表示,“其实,作为辅导员,并不排斥建家长群,毕竟家校沟通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另一位辅导员周灵坦承,“其实,家长想了解更多信息,我们也理解,但还是要掌握好边界。”

学者:本质是把大学生视为孩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建家长群在本质上仍然是把学生视为孩子、视为被管理者,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

大学和家长都不能把学生当成孩子来管理,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务讨论、决策中,就该由学生自主参与,推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学校只需承担应有的辅助管理等责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拔尖创新人才的最基本素质,就是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自主的学习能力与管理能力。

建议:别做过度干预的父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明园晨辉学者周家琦说,当孩子上大学后,家长会有空缺感,家长群或者是其他方式帮助他们找回了并延续了家长的身份。家长群可能会给学生群体造成一定压力,让他们无法轻松地发展和成长,“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信任,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进入了大学,就是进入了独立探索的人生阶段,父母的信任和给予的自由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要避免做过度干预的家长。”

(原标题为《“我19岁了,妈妈还在大学家长群里回复‘收到’,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