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30 13:28
宝林茶室负责人黎仿轩(中)对食物中毒事件鞠躬道歉,但哪个环节出问题仍未查清。图/本报资料照片宝林茶室负责人黎仿轩(中)对食物中毒事件鞠躬道歉,但哪个环节出问题仍未查清。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致病原是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所有中毒者都曾食用粿仔条或河粉。医师沈政男今天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厘清到底米酵菌酸在哪个环节产生问题,台湾只有少量检验标准品,而对米酵菌酸中毒最有研究的是大陆,台湾应向大陆请教或取得检验标准品,如果是粿仔条、河粉有问题就赶紧追回,如果证明不是,也能减少民众忧虑。

沈政男说,米酵菌酸是一种脂肪酸,要产生这样的毒素需要存在特定的材料,通常是椰子与玉米的脂肪酸,此外温度、盐分与酸碱值也须适合,因此100多年来只在某些以发酵方法处理椰子或玉米制品的地区才出现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以大陆来说,本来以为是米制品与木耳惹祸,后来发现其实是遭到发酵的玉米粉污染,而非洲的啤酒中毒也因为发酵过程里加入了玉米粉。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宝林中毒事件现在最重要的是厘清到底米酵菌酸在哪个环节产生?是粿仔条、河粉使用了受污染的玉米粉原料,还是餐厅存在制造米酵菌酸的细菌,加上其他食材或保存条件配合而惹祸。而判别方法就是大规模检测粿仔条、河粉与餐厅环境里是否存在米酵菌酸,偏偏台湾只有少量检验标准品,必须再进口。

有人认为「木耳不当保存」、「米制品置放室温太久」都有风险,事实上没有特定脂肪酸与发酵环境,不可能产生米酵菌酸。产生米酵菌酸的细菌普遍存在于五大洲的土壤与植物里,但欧美从未出现过此类中毒事件,显见处理食材的方法是关键。台湾人吃粿仔条、河粉这么多年,从未出现这类中毒事件可知,这是相当罕见的食安事件。

事实上,目前对米酵菌酸中毒最有研究的是大陆,为什么台湾不跟他们请教,或者取得检验标准品?如果是粿仔条、河粉的原料有问题,就应赶紧追回,检验证明不是,也能减少民众忧虑。新冠疫情已证明两岸医疗合作相当重要,米酵菌酸又是一个佐证,可惜目前两岸关系已降到冰点。

宝林茶室负责人黎仿轩(中)对食物中毒事件鞠躬道歉,但哪个环节出问题仍未查清。图/本报资料照片宝林茶室负责人黎仿轩(中)对食物中毒事件鞠躬道歉,但哪个环节出问题仍未查清。图/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