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3-30 13:59

(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30日电)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续延烧,部分县市宣布学校午餐停用粄条及粿仔条等米制品,教育部则未明令全国停用。教育团体表示,食材保存机制更重要,家长不必过于恐慌。

宝林茶室中毒案验出米酵菌酸,疑与民众吃下的粿仔条餐点有关。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建议民众,不要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目前包括基隆市、宜兰县、台东县等县市,已宣布学校午餐暂时停用粄条及粿仔条,等食安疑虑解除后,再评估是否恢复。

教育部昨天晚间回应中央社指出,学校午餐依法须「当餐制作」,且不能使用加热的隔餐食物及不须再烹煮的半成品,校方须按规定,定期检视食材,包含包装情形、颜色、质地、味道及保存期限等,确保午餐食材安全,但未明言全国都要暂停使用粄条及粿仔条。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侯俊良今天接受中央社电访表示,学校午餐一般来讲不太会吃到粄条及粿仔条,大概只有客家地区偶尔会拿来作为特色餐食。如果家长担心,现阶段由各校调整菜单即可。

侯俊良认为,相关事件仍在发展中,如果后续发现有全面性的食安问题,或担心有些食材难以追查,才需要全国明令禁止。

全国家长会长联盟理事长张哲维也认为,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是哪一种米制品或调味料出问题,家长可以不必过度担忧,学校午餐也不至于存放太久到变质。

张哲维建议,教育单位可从要求减少油炸、过度调味的料理著手,用红烧、煎煮的方式,较难掩盖食材的品质和新鲜度,「越天然的东西,调味料自然用得比较少,也比较健康」。

全国中小学校长协会理事长张信务表示,部分县市可能有自己的考量,但目前检验还没有明朗,教育单位的重点应放在提醒供餐厂商、校内厨房,加强米制品的保存方式和期限,尽量将食材冷藏或放在干燥的地方。

国教行动联盟理事长王瀚阳表示,在检验有定论前,家长先不用太恐慌。目前看来是淀粉类制品放太久、放到发酵了比较危险,这种情形在学校午餐并不多见。

王瀚阳表示,食安议题的重点是落实从点到线到面的检验和把关。在宝林茶室议题延烧的当下,学校可以机会教育,让学生了解食材保存的概念,带回家里促进亲子讨论,尤其很多家长习惯囤积食材,把冰箱塞得太满,就要特别留意。(编辑:管中维)1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