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3-30 14:11

指挥家余隆50岁生日时,好友王健上台献演了一首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10年过去,余隆60岁了,两位老友再次牵手,为上海乐迷送上这首见证了友谊的作品。

3月30日晚,余隆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上演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大提琴家王健坐镇上半场,将献演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雷斯皮吉《柔板与变奏》。

排练现场,余隆罕见地穿了一件红色卫衣,看起来很精神,排练间隙几句调侃的话,逗得在场人员仰头大笑。

排练现场

听雷斯皮吉,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彩虹

柴可夫斯基从未创作过真正的大提琴协奏曲,而为独奏大提琴与管弦乐队所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或许是他最接近大提琴协奏曲的作品。

作品悦耳易懂,由一段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和七个变奏构成,在小巧精致的乐队陪衬下,复古温暖的闲逸趣味久久萦绕,同时伴随着柴氏典型的浪漫柔情。

雷斯皮吉《柔板与变奏》则是王健主动向乐团推荐的,也是他第一次演奏这部作品。

“柔板与变奏,名字实在太差劲,一点诗意也没有,但是真好听、真感人!”每次听到最后,他的眼前都会浮现一片望不到边际的彩虹,天空是红色的,而且是太阳下山的那种红,他在曾经长居的芬兰常见这种美景。有时候,他甚至会想象彩虹里是人的精神世界,包容了全人类的灵魂,离去的人、现在的人、将来的人……

雷斯皮吉生于意大利一个音乐家庭,因细腻的创作、多彩的音乐、精湛的管弦乐配器技术,在近现代的西方音乐史上独树一帜。

“这位作曲家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极高。”王健认为,雷斯皮吉被严重低估,很多人不熟,“他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因为他比较老派、比较保守,没有追求大家听不懂的音乐,而总是追求大家听得懂的。现在,他的音乐渐渐被大家认识了。”

余隆和王健

在上海一年,他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这台音乐会也是今年“上海之春”的参演项目。

“冬天很漫长,春天代表大家从冬天走过来,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王健任教的上海音乐学院,也是“上海之春”的参演主力。他观察到,“上海之春”的节目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丰富了。

“社会需求在变化,音乐表演艺术也在变化。演奏家今后可能要更关注新题材,甚至关注新科技,跟上时代的发展。”如今,AI也在频繁加入音乐创作,王健笑说,音乐家其实是不希望有AI的,“我们要用AI造福人类,但 AI可能不是那么好控制,需要小心。”

去年的阳春三月,阔别三年的王健从海外归国,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成为这一年的上海最受关注的文化事件之一。

从舞台走到讲台,一年过去了。回过头看,王健发现,一切都比想象得要平稳,没有太大的波折。

“疫情之前,我每年也都回来演出,距离比较远,确实更奔波。现在更方便了,不像以前那么颠簸了。”在上海定居的这一年,王健对生活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

更让他惊讶的是,疫情过后,演出反而比以前更多了,尤其是上海,演出异常蓬勃,国际名家川流不息,“古典音乐,毫无疑问,上海的演艺市场是全国最大的。”

余隆和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