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3-30 21:52
熵降的回答

近年来我国的百日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百日咳的发病率一共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 — 2006年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时期, 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2006 — 2012 年同时使用全细胞百日咳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期间,发病率稳定在低谷。

第三阶段:2012 年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完全取代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后,发病率再次升高。

最新的调查表明,中国百日咳年均发病率在2018到2021年的时间内,较2015 — 2017年年均发病率(0. 55/10万)分 别上升了189. 09%、290. 91%、-41. 82%和23. 64%, 2020和 2021年发病率突然下降可能与新冠疫情防控有关,大家都戴口罩自然传播率大大降低,同时接触病原的机会也在减少。调查发现,我国的百日咳的发病率存在“高‐低‐高‐低”不规则波动的特点,一般2~5年出现 1次发病高峰。

其次,百日咳作为一种呼吸道疾病,其传播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中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百日咳1年四季均有发病,3 — 9月普遍为百日咳发病高峰期,7 — 8 月达峰值,呈现出夏秋高、冬春低的特点 。所以现在正是百日咳的发病高峰。

调查表明,百日咳病例主要集中在 1 岁以下婴儿中,中国各年龄段百日咳发病数所占比例在发生变化,< 1 岁人群所占比例由 2004 年的 14. 00% 逐渐增长至峰值(68. 00%)。1 ~ 5 岁人群所占比例由 2004 年的 63. 00%逐渐减少至26. 00%。> 5岁人群由2004年的 23. 00%逐渐减少至 6. 00% 。

对于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在感染人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有研究表明,部分原因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取代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后导致免疫力减弱。

为什么百日咳发病率升高如此明显?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耐药菌株的产生。与同样使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对红霉素耐药的百日咳杆菌菌株所占比例迅速扩大,原因是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作为治疗百日咳杆菌感染的经验性药物在我国的滥用, 且这种耐药性菌株的大量出现是在中国 2012 年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完全取代全细胞百日咳疫苗之后,提示国产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无法抑制红霉素耐药性菌株在我国的传播,继续滥用抗生素将进一步扩大该比例。

此外,现有的百日咳疫苗无论是全细胞百日咳疫苗还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均不能提供长期的保护,特别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相对较低,免疫持久性缩短。接种疫苗后,由于血清抗体水平的衰减导致疫苗保护力逐渐减弱,从而导致百日咳发病逐 渐大龄化和成人化,而成人百日咳又可潜在传播给因年龄太小而不能接种疫苗的新生儿。另外,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大多数国家的百日咳疫苗免疫程序只涵盖了婴幼儿。此外,病原体基因在不断变异也是一个问题。百日咳杆菌流行株的基因均不断变化。

对于百日咳这种传染病来说,最重要措施当然是接种疫苗。在现有免疫程序基础上,对抗体水平下降至不在保护范围内或婴幼儿接触的高危人群加强免疫,包括对学龄儿童、 青少年、成年人加强免疫,以减少百日咳在人群中的循环,从而提升百日咳的整体防护水平。 此外,还需要鼓励百日咳新型疫苗的研发。

部分参考文献:

1.张岳琴,光明,朱镭,等 . 2004—2021 年全国百日咳与山西 省百日咳住院患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3,24(6):608‐611.

2.许燕,孙翔,施秀芸,等 . 2005‐2021年江苏省百日咳流行病 学特征[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5):529‐533.

3.蒋凤,柳江凤,包美玲,等. 贵州省不同免疫策略时期百日咳 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4): 407‐411.

4.吴丹,郑徽,李明爽,等 . 中国 2018‐202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 特征[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6):638‐643.

5.YAO K,DENG J,MA X,et al. The epidemic of erythromycin ‐ resistant Bordetella pertussis with limited genome variation associ‐ ated with pertussis resurgence in China[J]. Expert Rev Vaccin, 2020,19(11):1093‐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