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31 12:50
示意图,非当事人及事物。图片来源/ingimage示意图,非当事人及事物。图片来源/ingimage

活出勇敢不代表天不怕地不怕,或是鲁莽地生活

由我写一本谈勇敢的书,有个天大的讽刺,但这个点也许只有我明白。当告诉朋友我正在写书介绍让人活出勇敢的工具,他们会兴奋地惊呼:「这书非妳不可,因为勇敢是妳的特色。」讽刺的是,尽管大多数亲密好友和同事会用「勇敢无畏」来描述我,但其实面临重大挑战时,我经常觉得害怕、焦虑和脆弱。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身为成年人,我知道这些担忧有部分源于自己在巴西的童年时光。那时我花了很多心力努力让爸妈不离婚,做尽任何事让他们减少争吵、结束争执,维持这世界──我的世界──仍旧安全的假象。但最后我还是澈底失败了:爸爸在我十岁那年离开我们,此后我的世界不再有稳定和笃定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爸爸离去对我算是因祸得福,不过我从没见过哪个十岁小孩能兴高采烈地对自己说:「对,我爸妈离婚了,妈妈得时时刻刻工作养活我们。不管她怎样努力,有时候我们只能合吃一颗马铃薯当晚餐。」

因此,当时还是小女孩的我其实对自己说的是「我不够好」。不完全是这些字,但我现在身为成年人和临床心理师回顾这段人生,知道这是当时心情的粗略翻译。我竭尽所能想证明自己够好。我该洗碗?更努力念书?保护妹妹?还是密切留意妈妈?焦躁不安的思绪和情绪无穷无尽。无论多努力,我时常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这时就会吃下一大袋饼干来舒缓心情,但这最终会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雪上加霜的是,当妈妈逮到我偷吃饼干时,总是规定我要节食,这进一步向我证明自己确实不够好。这是恶性循环。现在回想起来,我明白当时她是担心我的健康,如同现在我关心儿子的健康一样。但该死的,怎么会有人用拿走饼干表达他们爱你?这种方式真令人伤心。当时我很受伤,也很困惑。为什么她要拿走当下唯一能让我好过些的东西?其实妈妈和我都用当时我们拥有的工具尽力而为了,遗憾的是,那些工具很简陋。可是你很幸运,我即将介绍的工具不仅更加高明,还得到数百项科学研究和我数十年实务经验的支持。

我猜朋友认为我勇敢无畏,是因为我克服了贫穷、逆境和创伤才取得今日的成就──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社区精神病学实证疗法施行与传播研究方案」(Community Psychiatry PRIDE)研究室主持人。也许我的旅程是勇往直前,但朋友没看见的是,即使到今天,我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我是如何设法从贫困走到哈佛,进而成为出书的作家呢?

我把这貌似奇迹的故事归功于三个因素:我妈妈、外婆,还有科学。我妈妈是个斗士,直到今天,她仍持续努力克服自己面对的任何挑战。身为单亲妈妈,她拚尽全力养活我们,给我们拥有更美好未来的可能性。妈妈教会我,不管有何感受,前进的唯一道路是穿越我的情绪。她让我明白,无论我感受到什么情绪,还是能去做困难的事。后来我在研究所学到「穿越,而非绕过」这种行为是情绪调节这个概念的核心,它告诉我们,感受情绪胜过逃避情绪。

十二岁那年,外婆走进我的生活,当时妈妈正和我的继父交往中。小时候,外婆把我推出舒适圈,确保我的担忧不会妨碍自己追求梦想。外婆教我的大多数事情可以总结为两大概念:一、接近,不要闪躲。二、化为水,不要成为岩石。

之后我带著童年学到的事去追求美国梦──起初是交换学生,后来则是接受高等教育。取得博士学位后,我埋首研究认知行为疗法:这是处理心理健康难题的黄金标准疗法。我阅读已发表的每一篇治疗计划,探讨如何在个别与团体会谈中进行治疗,研究不同疾患和形形色色族群适合的治疗方法,并得到世界顶尖心理健康专家的指导。我在哈佛医学院和麻省总医院服务的早期时光非常宝贵,帮助我综合本书要与你分享的科学知识,不过这些还不足够。

唯有当我踏进现实生活环境,和各式各样的社群一起工作时,我才真正学会如何精炼出让人变勇敢所需的事物。在象牙塔内(即哈佛)谈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回事,在有人面对驱逐出境、坐牢、贫困、单亲,以及各种现实世界情境下,教他认知行为疗法却是另一回事。至于将这些概念应用在一个位高权重的企业高层主管身上──她的婚姻即将结束,但她正带领团队经历重大转变──又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等到我的工作逐步发展成处理这类挑战,我终于能将妈妈和外婆的智慧与实证科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始终能适合所有人的方法,而不只是在某些时候适用于某些人的方法。

图为《大胆行动:哈佛心理学教授破解负能量,改变人生三步骤》书封。先觉出版社提供图为《大胆行动:哈佛心理学教授破解负能量,改变人生三步骤》书封。先觉出版社提供

「大胆行动」(Bold Move)是我创造的一套技巧,背后有科学证据支持,并注入我从人生中学到的教训,为的是帮助任何人克服障碍,活出最精采的人生。本书介绍的三种技巧──转换观点、接近和校准,让你有能力在最重要的时刻采取大胆行动。然而,当你踏上变勇敢的旅程,不免会遇到坎坷。毕竟,活出勇敢不代表天不怕地不怕或鲁莽地生活,而是面对生活挑战时,不被心理回避所瘫痪,它才是多数人面临的真正敌人。想邀请你和我一起变得勇敢,活出「安于不安」的人生。我很荣幸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真诚盼望当你读完本书,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敢秘诀。

(本文出自《大胆行动:哈佛心理学教授破解负能量,改变人生三步骤》,先觉出版社,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