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宝林茶室食客中毒案引起各界关注,当地食药署从涉事茶室带回的35件食材都没验出米酵菌酸,然而卫福部仍认为,应该是已经用完的前一批粿条有问题。

联合新闻网报道,台湾卫福部次长王必胜今日(31日)晚上在社媒Facebook发文说,食药署抽验的35件食材皆对米酵菌酸呈阴性反应,其中一项食材是于本月23日进货的粿条,相信茶室是前一批粿条快要用完时进货,他个人推测乃是前一批粿条有问题。

另外,根据卫福部数据,截至星期天(31日)傍晚5点半,累计通报有31人出现中毒现象,其中两人死亡、五人住加护病房、三人在普通病房、21人返家休养。

王必胜指出,在加护病房的五名患者,其中一人已好转,另外四人人肝脏严重衰竭,仍处于昏迷状态 。

食客称所吃酱料“很苦”

针对这起严重中毒案的源头,桃园市副市长王明巨则认为可能是酱料问题,强调不排除酱料含有被米酵菌酸污染的椰子成份。

他透露,有中毒的桃园市民告诉他在用餐时发现“酱料很苦”,加上所有被检验的食材未验出米酵菌酸,让他非常怀疑是酱料的问题。

王明巨曾任台大医院副院长,他阐释,根据医学文献,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一词源自印尼食物“Tempeh Bongkrek”,由椰渣发制作成,外形像豆腐,但比豆腐硬,因椰渣含大量脂肪,非常容易滋生米酵菌酸。

他说,东南亚料理喜爱添加各式酱料,椰制品属普遍,因此不能保证制作方式和来源没问题,检验不能错漏任何环节,尤其酱料。

王明巨曾问申诉酱料很苦的男子,为何觉得很苦还吃完酱料, 男子回应说:“因为很贵,就算不好吃,还是觉得要统统吃完。”

该男子是于21日晚上7点半到宝林茶室用餐,当时餐厅只剩粿条,炒粿条端来时颜色看起来很黑。

男子餐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隔天住加护病房,经抢救后状况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