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 - 环球网 ( ) • 2024-04-01 08:38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蔡英文当局上台后下令产业链“去红化”,对无人机产业更是无限上纲上线,从禁止“大陆厂牌”到“大陆制零件”,结果使岛内陷入尴尬的“无人机空窗期”。

校园餐厅都要“禁陆”

据台湾《联合报》3月31日报道,台“行政院”以“资讯安全”为借口,禁止各“部会”使用及采购大陆厂牌通信产品后,无人机使用率高的单位如台湾“交通部”“环境部”“农业部”都面临挑战。台“农业部林保署副署长”廖一光称,去年年底“林保署”开标采购无人机,最后没有任何厂商来投标,只得暂停采购。目前,各分署还有符合规定的无人机,但数量较少,理想情况应该是37个工作站各配置一架无人机,用于航拍、森林火灾侦察等,在没有添购新无人机的情况下,各分署虽然可以互相支持,但很不方便。基于边坡巡查等需求,台“交通部”也依赖无人机,结果“禁陆令”刚上路就引发困扰,不是公务人员担心买错重买,就是厂商抱怨规定严格,为避免争议直接外包给无人机厂商,合约注明不得使用大陆制产品。

另外在大学,“高教深耕计划”第二期去年已上路,首度新增“资讯安全专章”,学校被要求禁止公务使用大陆厂牌的通信产品,并扩及校园外包餐厅、商店等。有大学表示,除计算机等常见用品外,打印机、监视器、航拍机等均在被禁范围内。

有大陆制零件都难过审

民进党上台后,大张旗鼓地推动产业链“去红化”,前“行政院长”苏贞昌更是在2019年要求各“部会”淘汰各种大陆制通信产品,范围从无人机、网络摄影机、服务器、云端服务到打印机等,无论是否涉及信息传输,通通不能用。2022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台铁左营站公共屏幕被黑客入侵,出现批评佩洛西的字眼,苏贞昌震怒之下下令全面盘点大陆通信产品,结果无论是哪一国家或地区的厂牌,只要外壳、记忆卡上面写着“Made in China”都不放过。

“去红化”的后果是过去一年,岛内多个“部会”采购无人机都流标,像台“农业部”农试所、“农委会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原能会核研所”“海委会海巡署”、台电及多个大专院校都曾流标,有些部门甚至无法开标。一名当局部门采购人员称,去年6月,台“行政院”再次重申,各公务机关使用通信产品时,无论软件、硬件或服务,都不得使用大陆厂牌,且关于“大陆厂牌”的认定无限上纲,就算是台产无人机厂商,但如果有大陆制零件也难过评审关。

根据台湾“数字发展部”的审核标准,截至今年2月底,通过资讯安全检测的无人机共有21款,包含测绘型、侦察型、监侦型、多旋翼无人机等。而在这21款中,有9款为军规无人机。其余多数金额在30万—65万元(新台币,下同)之间,几乎是过去的8到10倍。有采购需求的当局部门称,过去用大陆的大疆无人机约三四万元,如果以同规格采用非大陆制,费用20万元起跳,贵则六七十万元。

岛内无人机协会发言人张扬称,马达可在台湾生产,但全世界都没办法保证“磁粉、铜线不在大陆生产”,碳纤、镜头封装等零件都一样,即便从美国进口,也无法完全排除原物料来自大陆。当局此举不利于台湾相关产业的发展。据台媒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当选人赖清德日前参访亚洲无人机AI创新应用研发中心,现场展示能搭载轻型导弹的无人机螺旋桨驱动马达,赫见“Made in China”字样。“无人机台湾队”厂商经纬航天称,该款是与土耳其及英国合作开发的无人机,目前国际使用的无人机零件依赖大陆,未来台湾要寻找替代的供应链来源,推动“非红转换”。

当成“反中”工具

台湾联合新闻网3月31日称,2015年无人机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商用、军用到农业、航拍等,被称为“无人机元年”,如今过了9年,岛内有了“无人机台湾队”,而蔡当局“去红化”的结果是使台湾陷入“无人机空窗期”的窘境。

《联合报》3月31日称,民进党当局禁止使用大陆产品的说辞就是“资讯安全”,但资讯安全的核心是服务器,在“行政院”要求之下,“禁陆令”无限上纲,例如大陆制马达,既不可能泄密又非独门,选择性价比较优的大陆产品,没有不用之理;难不成连铜线、磁粉、螺丝、外壳,都不能用?文章说,民进党把资讯安全当成“反中”工具,将有一丝“染红”的无人机都排除采购之外,“行贸易壁垒之实,却没有任何配套措施”,开给“部会”可以采购的“白名单”,不过是价格高过数倍甚至十倍的欧美厂牌,“但有采购需求的‘部会’却没有获配同等增加的预算,等于是看得到吃不到,无视许多攸关人民安全的业务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