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02 10:46

近日,1994年版《三国演义》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该版至今仍是观众心中名著改编之“经典中的经典”,豆瓣有超过15万人给出了高达9.6分的评分。其中,著名演员鲍国安更是演绎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符合广大读者期待的曹操,无论是充满豪情壮志的吟诵《观沧海》,还是赤壁之战后的仓惶逃窜,都成为这版《三国演义》的名场面。

《中国电视》杂志1994年第3期曾刊发鲍国安的创作手记,从中可以窥见他是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的发展脉络,并演绎出了曹操这位一代枭雄的多面性、复杂性。

在曹操的“多”和“奇”上做文章

我饰演的曹操年龄跨度为39岁至66岁,年龄与性格的发展要把握好,这是很重要的。要赋予古人以新的生命,必须以现实主义的表演为根基。尽管因时代不同,给表演风格带来一些新的课题,但绝对不能演成“架子花”。较高的境界是能渗透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神韵。

曹操这一人物的基本风貌是豪放,表演上忌拘谨。“曹操个子不高,但男性雄风十足。”要抓住曹操机智多变、性格多变和多疑这“三多”。在表演上要大度、随意。在忠于原著及服从导演总体构思的前提下,努力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找到自己对人物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毛宗岗称曹操为“自古奸雄第一奇人”,文章要做在“奇”字上。曹操的机敏、聪慧,诗人的气质与豪放的情怀和他的多疑、诡诈以及残忍对立统一地有机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这一个”,奇亦奇在此处。不能简单和概念化地演其“奸”,那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抓人物的基本风貌和基本性格特征,寻找人物行为的内在逻辑和行动的动因,在行动中刻画人物是至关重要的。

从曹操的“笑”理解人物性格发展脉络

要对人物性格的发展脉络做到心中有数。曹操贯穿全剧的行动就是要不择手段地完成统一大业。他的笑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多种因素。

年轻时的“笑”大多体现着不拘礼节、自负、无所顾忌以及强烈进取的个性。要细细体味小说中对曹操少年时代的一段描绘,那是人物性格发展的萌芽阶段,是以后性格发展的基因。在前几集戏中,人物锋芒毕露,坦荡自负,直至“捉放曹”,人物性格在重大事件中发生质变,由此发出了一声撼人心魄的呐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以说这是曹操以后行动的宣言。

中年时的“笑”充分展现着意得志满,乐观高傲的情怀。十八路诸侯的解体,使曹操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强化了以“我”为核心的信念,要独创天下,要“英雄创造历史”。此后,曹操奉旨破“黄巾”,被朝廷封为镇东将军,所率大军号称“青州兵”,威名日重,野心亦开始萌发。

晚年时的“笑”更多了一种高深莫测和诡诈。曹操初握朝政,礼贤下士,倾听进谏,对刘备采取离间和怀柔之策,显现出工于心计和善于谋略的“大家”风范。但幼时曹阿瞒的影子却如何也摆脱不掉。我以为这是曹操这个人物最具特色的一点。如同胎记一般,无论他官至何位,这种印记永远地印在他的身上,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道等以及晚年的许多事件中都闪现着那种孩童般的狡黠,颇值得体味。

演好“举重若轻”——增加人物的厚重感

曹操在情感的体现上往往真真假假,时真时假,或真假结合。但该真挚的就要真挚,该动情时亦要动情,如对典韦、对郭嘉、对关羽等等。

曹操在全剧中有不少重场戏,戏虽重却不能“重”演。像“煮酒论英雄”,你来我去,电闪雷鸣,惊心动魄,是一场灵魂深处的交锋,却是以曹操的随意,漫不经心的谈笑风生形成对刘备心理上的压力。这样的戏绝不能拙演。

再如对董承为首的反叛集团剪除的过程,固然要一丝丝,一扣扣, 一点一滴地将心头之狠发泄出来,演得多变,既淋漓尽致又恰如其分,但重要的是要随心所欲,如玩掌中之物,绝不要大动干戈。一定要避免丢掉动作的情绪化表演。

从曹操性格的悲剧感受人物内心的深深遗憾

“官渡之战”中最最重要的是“许攸来投”一场戏。这场戏剧本写得很精彩,生动活泼,诙谐有趣,将曹操的那种不拘一格、随意狡黠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是“官渡”这场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亦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此后,曹操谋略的灵感一发而不可收,几近智慧的顶峰,目空一切的情绪也在滋生。要把握住人物微妙的变化,直至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大败。

赤壁之战的失败可以说是曹操的性格“悲剧”。曹操性格中所有的弱点在赤壁之战前后展现得淋漓尽致:傲慢、多疑、狂妄、自以为是等等。这就导致曹操对一系列重大抉择的判断失误;乃至有些失误几近愚蠢。如果不努力把握性格发展变化的合理逻辑,表面化地处理曹操的一系列失误,就难以令人置信。

曹操性格的多疑导致他内心状态的恶性循环。这些性格发展和内心状态要细细品味,获得独特的体验,寻求细节的展现。只有如此才能将这一阶段重要的三集戏——“立嗣之争”“巧取汉中”和“曹操之死”演好。

人将亡,其言也善。曹操死前叹曰:“圣人云: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孤天命已尽、安可救乎?”当是他临终前的真实心态。

我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最后翻腾:对霸业未竟的深深遗憾,对往事依依的切切眷恋,对身后之事的忧忧惦念。

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创作手记摘录》(原刊于《中国电视》杂志199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