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02 16:30

(中央社记者陈婕翎、曾以宁台北2日电)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厨师手部发现米酵菌酸,台大法医研究所长翁德怡认为,下毒机率低,以结果分析,厨房中存在毒素浓度更高的食材,厨师因接触而污染手部。

台北市政府今天举行记者会说明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进展,卫生局3月24日首度前往餐厅稽查时,采集刀具、砧板等环境检体,及人员手部生物检体,由台大法医所协助检验,在餐厅环境、人员手部等环境及生物迹证中验出米酵菌酸。

翁德怡下午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这次验出手部有米酵菌酸毒素的是厨师,应该间接沾到毒素,留下痕迹的媒介,毒素与本人没有关系,假设厨房存有高浓度米酵菌酸的「食材A」,厨师伸手拿取、烹饪,米酵菌酸不是细菌,不会繁殖,手部只会沾到一点点。

翁德怡说,手部极低浓度的毒素,即使厨师再去拿取「食材B」,民众吃了低浓度米酵菌酸的「食材B」,中毒严重程度取决于食物所含米酵菌酸的量以及病人的进食量,客人也不会有问题。推测厨师下毒机率低,因为当天并非所有客人都出问题,下毒不会如此不均匀。

台北荣民总医院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接受媒体电访也提到,从目前资料来看,较合理的解释为,污染发生在3月19日到24日间,厨师虽然可能有每天洗手,但每天反复处理食材,24日采检当天又再接触,因此才会验出米酵菌酸。

厨师手部验出,本身身体却无异状。杨振昌说,皮肤本来就是保护作用,接触的也不是高浓度纯毒素,加上目前没有任何文献提到皮肤接触米酵菌酸会造成问题,也未曾发生过职业暴露造成中毒。

杨振昌说,此次验出,就确定是宝林有问题;若后续环境检体也有培养出会造成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就可以更加确定,也可以排除人为下毒可能性。(编辑:管中维)1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