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从小麦到棉花,从货币到芯片,我们的衣食住行背后都有着全球化的影子;全球化的历史,本身就是文明的历史。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从小麦到棉花,从货币到芯片,我们的衣食住行背后都有着全球化的影子。通过追溯它们,我们也重新理解全球化的潮起潮落。

与此同时,这又似乎是一个全球化退潮的时代,本地化的口号日渐喧嚣。也许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原则,全球化本身也有周期,而我们多数人,其实都受益于全球化。当全球化的潮流开始褪去,也许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全球化,看看不同的物品,在全球化中扮演什么角色。全球化的历史,本身就是文明的历史。

1、《小麦战争》

作者:(美) 斯科特•雷诺兹•尼尔森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译者:黄芳萍

出版时间: 2023

有人说人类驯化了小麦、造就了农业,也有人说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类,成就了自身。无论如何,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之一,而粮食主宰了人类命运,不少纷争因此展开,帝国因之盛衰,直到今天依旧如此。《小麦战争》追踪了小麦在大国之间的历史往事,让我们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角审视我们的历史,关于乌克兰的不少历史细节尤其值得关注。

某种程度上,人类历史可以简化为粮食和权力的故事,“酵母菌生于粮食,养于粮食。人们种植粮食,收割粮食,选出麦粒和酵母菌混合制作食物,从而养活自己。各个帝国掳掠人口,占领贸易路线,建立商业中心以肆行侵略,并通过对臣民征税来维持帝国扩张。” 在这样叙述中,动物、植物甚至以及商人、军队与帝王,在其中各自有自己的位置,他们的互动构成了文明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理解小麦的历史,就是理解人类的文明。

2、《棉花帝国》

作者: [美]斯文•贝克特 

出版社: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原作名: 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

译者: 徐轶杰 / 杨燕 

出版年: 2019

棉花,这种白色的不起眼绒花,为我们带来舒适以及便利之余,背后也是文明的历史。它曾经是财富的象征,还沾染了不少汗水甚至血水。换而言之,棉花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历史。在美国历史学家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的眼中,棉花的历史,其实和资本主义的历史息息相关。

《棉花帝国》出版之后,在国外获得不少关注,不仅获得 2015 班克罗夫特图书奖,也入围 2015 普利策历史学奖最终名单。可以说这也是呼应了全球历史的热潮之一,不仅学术界亟待这样的力量,民间更是如此。《人类简史》等书热销,本身体现了是对于宏大全球历史题材的偏好。

问题在于,好的全球史著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众记忆中的全球历史学家,不少还停留在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的的第二代代表人费尔南•布罗代尔之类。很多人一说全球史,脑子想到就是布罗代尔同时性。

全球史难在哪里?全球史这样的宏大题材,其实不好把握。一方面,需要全球各地历史材料的把握。我也曾经写过以白银为主线的历史,即《白银帝国》一书。过程非常辛苦,一个原因中文史料实在不够。所以树大必然根深,知识的拓展来自积累。另一方面,全球史更有需要整体框架,但是越是这样的题材,也越容易陷入大而无当的陷阱。因此,这种书不能主题先行,要避免大而无当但是也不能没有框架,否则即使看起来有框架,其实不过是集邮一样的罗列资料。全球史自身的历史,空间还很多大,也许才刚刚展开。

3、《芯片战争 : 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作者:[美]克里斯•米勒

译者:蔡树军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

全球化的历史不仅关于过去,也关于未来。没人否认,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回想科技的时候,映入头脑又是什么,无论是美国硅谷、苹果、谷歌、脸书之类公司,还是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拼多多等公司,这些科技巨头产品之下,支撑其产品的基础就是一个小小的物件——芯片,或者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芯片如何诞生?芯片如何成为科技主流?围绕芯片供应链中,商业与政治又将扮演什么角色?这就是《芯片战争》一书讲述的故事,就是关于芯片这个决定科技甚至经济的重要硬件,如何诞生如何改变世界的故事。

本书作者危机美国塔夫茨大学学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拥有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整本书叙述得当,脉络清晰,为读者提供了梳理芯片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当选《金融时报》2022年度最佳商业图书等诸多奖项。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这本书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历史从来不是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是昭示了未来的可能性。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徐瑾亦为公众号“重要的是经济”主理人,经济人读书会发起人,读者微信ashes-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