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 环球网 ( ) • 2024-04-03 21:44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山河大地,摇曳的花朵诉说着思念的浓郁。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个追思季,人们敬献鲜花,缅怀先烈,追忆祖辈,感恩先烈、祖辈打下的江山,创造的幸福生活。在缅怀中珍惜当下的拥有,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拼搏精神,让平淡的日子闪闪发光,是对先烈和祖辈们最好的告慰。

清明节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此时生气旺盛,阴气衰退,大地一派春和景明的景象,人们多以踏青春游和扫墓祭奠的方式过清明,让这个传统节日同时兼具了自然和人文的内涵。其实,让人们对这个节日心生敬畏的,是关于晋公子重耳和忠臣介子推的传说故事。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规定这天为寒食节,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做饭,后来就演变成清明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清明节延续至今,成为我们缅怀先烈、追忆祖辈的重要节日,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今年清明节期间,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10部门都会联合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国各地各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把红色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儿童心间,激励他们庚续红色血脉,培根铸魂,沿着先烈的足迹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栋梁,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在民间,人们提篮担盒、携纸将烛,竞上墓地,追思先辈,感恩先辈的无私付出,为后代创造的幸福生活,以凝聚家庭成员之间的精神力量,激励后代接过先辈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在各自的岗位上出类拔萃,闪闪发光。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我们当今再也不用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发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患者就近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实现了“病有所医”。教育公共服务的投入逐年增加,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了“学有所教”。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国家采取了包括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政策支持,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尊严,实现了“老有所养”。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是先辈们吃草根、树皮,挨饿受冻干出来的。“今日之中国,正如你们所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在这棵凝聚着革命先烈鲜血的、闪耀着先辈们勤劳汗水的大树下,面对暂时还未实现的目标没有理由“躺平”,享受着幸福的生活更没有理由“吐槽”。知不易方能行不止,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唯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像革命先烈那样坚定信念,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勇攀高峰、跨沟壑,走好属于我们自己的长征路,这才是新时代新青年对人生答卷的最好表达。

水至美谓之清,日月双悬谓之明。在这个生机勃发、透着清爽和明净的节气里,让我们在慎终追远、怀念先祖里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铭记先人,心怀感恩,庚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负大好春光,用实干点燃生生不息的希望之光,奏响动听的生命乐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平先(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