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元正在走弱。日元汇率连续3年跌破1美元兑150日元的关口。此前,一直是日美之间的利率差扩大推动日元兑美元贬值,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即使日本银行(央行)解除负利率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维持年内降息3次的展望,但日元的贬值仍没有停止。

现在或许已经不再是资金从低利率的日元中流出导致的日元贬值,而是进入了资金永远不向日元汇集的“日元弱势”时代。“日元弱势”时代的处方_1

企业的情况如何呢?具有象征意义的是贸易收支的动向。由于新冠疫情后的消费增长和乌克兰局势带来的资源价格上涨,日本陷入了巨额贸易逆差。然而,即便欧美终于开始考虑降息、能源价格飙升告一段落,日本的贸易逆差依然没有消失。在经济学家之间,认为逆差将持续一段时间的看法占优势。

个人投资者对日元的评价也不乐观。日本通过新的小额投资免税制度(NISA)大幅扩充了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但个人资金流向了美国股票等外汇资产。日本财务省汇总的对外证券投资情况显示,以个人投资者为中心的投资信托的外国证券净买入额在1月、2月连续突破1万亿日元。仅2个月就达到了2023年全年净买入额的一半左右。瑞穗银行的唐镰大辅指出,“个人也开始对只持有日元资产感到不安”。

这种供求因素带来的日元抛售正在持续,无论日美利率差如何变化,都将成为日元贬值压力长期存在的原因。

“希望带着高度的紧张感加以关注”,日本财务相铃木俊一在3月22日的记者会上对日元贬值表现出强烈的警惕感。日本政府在2022年秋季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50日元关口之际,通过大规模买入日元进行干预,暂时遏制了日元贬值。但在那之后,跌破150日元关口的局面反复出现。

最初,市场上也有观点认为,日本银行解除负利率将有助于遏制日元贬值。但即使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对日元贬值导致的经济恶化保持警惕,仍然看不到日元贬值压力消退的迹象。

现在已是以前100日元就能买到的进口食品必须用150日元购买的时代。以日元贬值为东风,日经平均指数刷新最高点,首次突破4万点大关。但是,在靠海外生产获得利润、再向海外投资的企业模式下,无论业绩如何好转,也很难像泡沫经济时期那样惠及日本国内。既然日元的弱势长期持续,就需要彻底的治疗,而不是像汇率干预那样的止痛药。

处方的启示是重建最大限度利用日元贬值优势的经济模式。在九州,以台积电(TSMC)进驻熊本为契机,半导体相关产业的投资日趋活跃。访日外国人战略也很重要。如果海外对日本的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提高,日元的需求也会提高,其价值也会随之上升。

“日元弱势”时代的处方_2

目前作为日元贬值原因的个人外汇资产投资迟早将成为推动日元升值的因素。就个人投资者而言,如果不考虑移居海外,将主要是在日本国内进行消费。因为在购买外汇资产时会伴随日元卖出,但在卖出外汇资产时,会加上上涨收益、利息、分红之后再次回归日元。

过去在日本,阻碍出口的日元升值是最大的问题。日本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缓和了日元升值的风险。但在“日元弱势”时代,需要灵活修正经济结构,重新构建能享受日元贬值优势的体制。

治疗越早越好。因为机会仅存在于日本的产品和服务在海外看来具有魅力的时候。

文章来源:日经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