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4-04-04 17:57

在选购显示屏的过程中,大家常常会关注屏幕的重要数据。分辨率、刷新率、色域等内容,爱好者们想必皆如数家珍。

然而,这些数据能准确地反映屏幕的视觉效果吗

我们往往会见到一些参数不错的屏幕,在日常使用中出现“发黄”、“刺眼”的反馈;同样有一些硬件豪华的产品,实际观感却反常地“油腻”无比。

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屏幕的实际观感?在为一些显示器进行校色之后,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在被忽视的角落里,色彩参数正与屏幕的观感息息相关。

说到“色彩参数”,“色准”想必是不少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不少厂商也会针对屏幕的色准进行宣传,而“DeltaE”是色准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DeltaE标志着屏幕“显示色彩”与“原始色彩”之间的差异,这是一个呈指数递增的数据。色彩偏离越严重,DeltaE数值也越大。

这里以联想Thinkpad所曾选用的NV140FHM-N48屏幕为例,这是一块色域仅为45% NTSC的低色域屏幕。

测试机型:Thinkpad E14 2020

可以看到,这块屏幕的色准明显异常,DeltaE大得夸张。高达5.37的均值、20.75的最大DeltaE,都称得上骇人听闻。软件毫不留情地给出了“NOT OK”评级。

每一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偏离量。让我们仔细观察一番不同颜色的DeltaE,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如前所述,这是一块“低色域屏幕”,这一点也体现在了色准数据中:在显示器力所能及的色彩范围内,DeltaE的数值相对正常;然而一旦超出那45% NTSC的显示范围,色彩的偏移便立刻显现出来!

倘若将45% NTSC的低色域产品 同72% NTSC的高色域屏幕相比较,差距就更为明显了。由于色域上的不足,在显示一致的内容时,低色域屏会明显苍白许多,颜色相当寡淡,也缺乏层次感。

然而,色准并不是观感异常的唯一因素。同样有一些色准优秀的屏幕,依然出现了明显的“刺眼”、“油腻”反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屏幕的问题呢?

色温(白点)

色温值定义了屏幕的白点,它决定着屏幕色调的“冷”与“暖”。

从理论上说,色温越低,屏幕看上去越偏向暖色调;而色温越高,屏幕的观感越呈冷色调。

为了统一视觉观感,在对色彩要求较高的领域中,屏幕色温的准确度极为重要。在显示行业中,D65色温的标准值接近6504K。

测试机型:Realmebook“真我本” 2021

这是一块轻薄笔记本所使用的高素质屏幕,面板型号为奇美HD140ZB-01A。它的分辨率可达2160X1440(2K),色域则达到了72% NTSC的“高色域”标准,392nit的亮度也很不错。整体看来,这样的参数算得上优秀。

然而,用户实际使用的视觉感受,却与那优秀的纸面数据大相径庭。在很低的亮度下,这块屏幕的观感便已异常刺眼,时常呈现出“惨白”的色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从色彩准确度上分析,这块屏幕的平均DeltaE为1.61。尽管软件依然认为这“NOT OK”,但在未经校色的屏幕中,这样的色准数值完全处在正常水平。

色彩偏差最大的颜色为紫色,对应DeltaE为3.4,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我看来,“色准”并不是这块屏幕观感异常的成因,让我们继续分析下去。

接下来的数据,揭示了问题所在——为了获得较大的亮度,这块屏幕的色温异常偏高!它的白点DeltaE达到了惊人的11.32,平均色温也高达8041K,远远高于6504K的行业标准。

从曲线图中不难看到,屏幕的色温已远远高于6504K的标准值。它的异常,正是那“惨白”观感的真正成因。白点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这块屏幕的观感,并拖累了其优秀的参数表现。

进行校色之后,这块屏幕的色温表现基本回归正常。此时,实际的观感也已不再刺眼。

但是,这块屏幕的真正素质 也自此原形毕露——在色温得到纠正后之后,它的亮度也随之大幅下滑至312nit。

为获得更优秀的标称参数,厂商们不惜以“惨白”的观感为代价,刻意拉高屏幕的白点。赢了参数,输了体验,纸上谈兵的“应试”恶果可见一斑。

色调曲线(伽马)

伽马曲线关乎色彩的平滑渐变。

Gamma值越高,则整体色调越暗。明暗对比也将更突出、暗部的场景更为深邃。

与此同时,图像的细节也容易丢失。暗处往往“一片漆黑”,看不真切。

(左为Gamma2.0,右为Gamma2.2)

较低的Gamma值,则可以让整体色调更亮,暗处的场景更加清晰。

然而,图像的观感也将变得朦胧寡淡、层次感变差。

由于人眼对自然亮度的感知是非线性的,所以Gamma也是一条曲线。从某种程度上说,越接近这条曲线,越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在Windows系统上,通常使用Gamma=2.2作为标准。

Gamma曲线对观感影响极大,并且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这里以奇美CMN1602显示屏为例,这是一款被惠普游戏本所采用的产品。它有着1080P分辨率、144Hz刷新率,出厂时的色准便很不错。

测试机型:HP OMEN16“暗影精灵” 2022

检测数据显示,屏幕的最大DeltaE为3.14,而平均DeltaE仅有1.28。色准项目均达到了软件的“OK”评级。横向对比其它未经校色的屏幕,CMN1602的色准表现完全可以称之为优秀。

而在前述的“色温”项目当中,这块显示屏的检测结果为7118K。略高于6504K的色温标准。

按照常理,偏高的色温将导致观感偏冷、发白。但奇怪的是,这块屏幕却有不少“发黄”“油腻”的反馈。不少用户甚至会借助显卡的驱动面板,进一步增加本就已经偏高的色温参数。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块屏幕的观感异常。手动调高色温的“土方法”,又能真正解决问题吗?让我们继续分析下去。

Gamma色调曲线的检测结果,解释了真正的问题所在——CMN1602屏幕的Gamma曲线严重偏离!

自30%亮度起,这块屏幕的Gamma值就完全偏离了标准曲线。纵观整个曲线的形状,更是与人眼的视觉特性相差甚远。

诡异的色调曲线,导致了同样诡异的屏幕观感。尽管色准表现优秀,奇美CMN1602的实际观感却严重异常。

正是在Gamma曲线的偏离,以及色温偏高的双重作用,方才导致了用户眼中“发黄”、“油腻”的诡异观感。倘若手动增加本就已经偏高的色温,无异于“南辕北辙”。

后记

显示屏的观感是如此重要,影响它的因素却又极为复杂。在选购显示器时,在那零零总总的纸面参数之外,实际产品的视觉感受 同样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一块屏幕的色彩素质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色准。被忽视的细节,何尝不是影响体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