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07 15:05

区县崛起,正在成为中西部地区备受瞩目的经济现象。

近年来,全国十强县中首次出现了西部县域的身影,而在500亿GDP大县中,中西部区县“军团”力量也在不断壮大。

西部区县何以崛起?谁是下一个领跑者?

01

经济“3年三大步”,横山是如何炼成的?

过去3年,榆林市横山区GDP总量先后迈过200亿、300亿和400亿元大关,连续跨越三个大台阶,形成逐梯登高、拔节生长之势。

每年跃上一个百亿级台阶,对于东部的千亿GDP城市或许不难,但对于地处西部内陆且经济总量在500亿以内的地区来说,可谓巨大突破。

很简单,从1000亿元到1100亿元,只需要10%左右的增长目标;但从200亿到300亿到400亿元,却要完成年均30%以上的名义增长。

如果将时间拉长,从10年长周期来看,横山GDP总量从100亿元左右跃升到400亿元以上,大增2.74倍,增幅远超全省及全国,比东部沿海一些明星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横山在榆林、陕西的位次不断抬升,GDP总量在全省83个县域的排名,从一开始的10名开外,一路跃升到第6名。

这些年榆林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不断提升,先后超过襄阳、洛阳晋级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为陕西在省会西安之外打造新的增长极,背后就不无横山等区县的贡献。

横山经济何以一路领跑?

与榆林市一样,横山区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在于工业,工业的重心又在于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的能化产业。数据显示,2023年横山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59亿元和285亿元,工业占经济比重达到70%左右。

说起能化产业,许多人第一时间往往想到的是“家里有矿”,似乎只要没有资源枯竭之忧,就能一直躺在“煤床”之上,持续坐享“黑金”红利,这在过去几年全球地缘冲突加剧、通胀不断强化的形势下尤其如此。

显然,且不说煤炭价格随行就市,一直存在巨大波动,过度依赖煤炭经济,只会造成经济缺乏抗风险能力。而煤炭开采只是初级的产业形态,附加值相对有限,产业链条过短,并不能成为经济强增长的长远支撑。

所以,从一开始,横山就未停留于简单的煤炭经济之上,而是树立“用煤先取油”的理念,以打造“国家能化基地创新服务区”为指引,不断延伸煤炭产业的链条,走出一条“煤向电转化、煤向化工产品转化”的转型之路,同时利用当地的风光特色资源,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带动“风光火储”一体化的全面提升。

这从横山区主要工业品的变迁就可见一斑。10多年前,横山原煤产量一枝独秀,如今在原煤之外,又多了甲醇、聚乙烯、醋酸等精细化工产品的身影,且产量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速,而发电量更是翻了5倍有余,体现产业转型的成效。

近年来,横山区先后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其中不乏电力、化工、新能源等产业。

仅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区116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94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6亿元,增长9.3%,增速排名全省县域第16名、全市第2名。

其中,既有以赵石畔煤电2×1000兆瓦二期、陕豫特高压输电工程换流站以及隆武、三峡等11个风光电项目落地,也不乏榆林煤化乙醇醋酸下游产品项目、中煤榆林25万吨EVA延链增链及配套项目为代表的煤化工重点项目。

其中,作为陕西省重点项目的赵石畔煤矿项目,总投资达到准百亿级,系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配套电源点赵石畔煤电一体化项目的配套矿井,也是“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

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大投资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横山正走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02

横山,不只有煤炭,还有不计其数的特色产业。

说起一座城市,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标志或地标产业,历来都是最为鲜明的地域符号。

正如兵马俑、大雁塔之于西安,大熊猫、火锅之于成都,西湖之于杭州,说起横山,最负盛名的当属横山羊肉、横山腰鼓。

在去年备受关注的中国-中亚峰会上,横山两大地标产品双双亮相,前者以“紫云横山”之名首次登上国宴,后者作为迎宾节目,登上国家级舞台。

横山羊肉背后是横山在全国乃至全球颇具显示度的现代农业,横山腰鼓背后则是蒸蒸日上的文旅产业。可以说,白羊、红色腰鼓与黑煤并驾齐驱,成为支撑经济飞速增长的“三驾马车”。

作为横山区三大“百亿级”转型产业之一,现代羊产业被寄托着现代农业崛起和乡村振兴的希望,更成为横山打响全省乃至全国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一环。

早在多年之前,“要吃羊肉走陕北,陕北羊肉数横山”的说法就不绝于耳,2010年横山羊肉正式跻身“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番横山羊肉”入选国宴,“紫云横山”商标获批,且通过欧盟国家涉外商标审核,成为横山、榆林乃至陕西省最亮眼的区域名片之一。

凭借畅销全国的优势,横山羊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本地产业转型的重要一环。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羊子饲养量291.31万只,生产羊绒毛1336吨,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8亿元,而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都来于此,堪称首位富民产业。

衡量一地的产业竞争力,既要看规模、体量,也不能忽视长度、厚度,即覆盖多长的产业链条、创造多大的产业附加值、能否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当前,横山正在积极建立羊产业十大体系,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逐步构建覆盖养殖、羊肉食品加工、羊绒加工、保健品在内的全产业链体系,同时创建秦创原横山羊产业“两链”融合试验区,不断做大、做强、做长、做厚、做深产业链条。

正因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的存在,横山更被列为全省2023年度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山羊肉)示范区,获评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区和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区。

与横山羊肉相比,横山腰鼓不只是出现在中亚峰会,更先后参与陕北民歌全国巡演、全国秧歌展演,成为宣传横山、宣传榆林、宣传陕西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腰鼓,让横山一次又一次闪耀在国家级舞台,成为当地打造文化强区的重要缩影。

近年来,山东淄博、贵州台江、黑龙江哈尔滨、甘肃天水先后出圈,借助地域特色晋级成为首屈一指的网红城市,给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和转型机遇。

此后,以文旅带动经济和消费增长,并推动整个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的跃升,成为许多中小城市的普遍选择。

与这些网红城市相比,横山,同样不乏出圈的可能。

黄土高原的厚重、边塞重镇的传奇、现代革命的红色文化相互交融,腰鼓、民歌、剪纸和说书在这里发源、传承、兴盛,明长城、波罗古堡、无定河湿地交织成独特的风情。

一流的自然生态,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旅资源,再加上“有形之手”的擘画,横山文旅的出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一个佐证是,今年刚刚打造的首届“冰爽榆林·浴雪波罗”冰雪文化旅游节,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累计接待游客48.8万人次,成为全市64个A级景区排名前三的网红打卡地。

这还只是牛刀小试。以文化强区为目标,横山今年将在波罗古堡、卧龙山景区、茅庐界景区等传统3A级景区之外,进一步建设榆横旅游专线,打造无定河文化旅游带,将之打造为集“旅游+文化+产业+新型城镇化”复合发展一体推进的典型示范。

随着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等收入群体的日益壮大、消费升级的大势所趋,文旅正在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如果能成功抓住这一波转型机遇,横山将在黑煤、白羊之外,再造一个新的增长极。

03

亦区亦县,“左右逢源”,是横山区最大的体制机制优势。

横山区是名副其实的市辖区,属于榆林市仅有的两大城区中的一员;而去年底又被陕西省纳入县域总盘子,享受县域经济相关政策红利。

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市辖区的行政架构与县域管理模式的结合,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让横山有了其他同类地区所没有的双重优势。

早在2016年,横山县正式撤县设区,成为榆林第二个市辖区,结束了长达285年的置县历史,开启从县域到城区的关键一跃。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撤县设区以此扩展城区规模,做大市区人口体量,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带动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优质公共资源的外溢。

横山也是如此。横山之所以被撤县设区,既是基于榆林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需要,也是横山从农业经济向现代工商业经济转型的需求。

几年过去,横山积极融入榆林中心城区,整个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而期待已久的横山新区已经重启建设,成为榆林中心城区八大片区之一,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市级财政保障。

如今,横山正在打造集能化综合服务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和产城融合新城区为一体的新型市辖区。

当城市经济茁壮成长、日益成形之际,横山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3年底,陕西省制定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政策措施,将西安市高陵区、榆林市横山区等7个市辖区纳入县域总盘子。

这些市辖区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都是近10年完成“撤县设区”,内部既有城区也有乡村,既有产业园区也有农业经济,正处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过渡阶段。

纳入县域管理,是否意味着自降身份?

显然不是。且不说纳入县域管理,不仅不会改变其市辖区的战略区位和功能定位,反而还能享受到县域经济的政策倾斜和扶持。

2022年5月,国家层面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承载的城镇化”。自此,在新一轮城镇化中,县域被赋予与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同等重要的地位,迎来新的发展转折点。

地位提升的背后,是政策的纷至沓来。国家层面如此,陕西也不例外。根据规划,陕西将统筹更多政策、资金、力量向县域倾斜下沉。无论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还是特色产业培育、产业园区三年提升工程、支持商贸物流体系建设等,都将带动县域经济再次腾飞。

无论横山新区建设重启,还是县域政策“真金白银”的支持,都将给横山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04

下一个500亿区县,呼之欲出。

过去三年,横山完成从200亿到300亿元再到400亿元GDP的巨大跨越,可谓一年一个脚步,一年一个台阶。

站上400亿大关,500亿县域GDP俱乐部已经遥遥在望。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横山区2024年的规划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50亿元。

这意味着,今年横山区有望再次上演一年一大步的增长奇迹。

500亿县域GDP俱乐部,意味着什么?

在全国2800多个县域中,县、县级市以及纳入县域管理的市辖区共有1800多个,其中GDP超过1000亿元的只有50多个,而超过500亿元的也不过100多个。

在陕西省,纳入县域管理的83个县域中,绝大多数GDP总量都在200亿元以下,超过1000亿元的仅有2个,而超过400亿元的共有6个,横山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经济迈上500亿元大关,标志着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域中的位势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在新一轮城镇化、县域经济崛起和高质量发展中承担更大的重任。

剑指500亿,横山底气何在?

一方面,“1+3+6”产业格局,是横山经济保持高增速和高质量“双高”增长的重要支柱。

目前,横山正在大力构建煤炭、电力、化工为主的千亿能化产业,城市服务、装备制造、现代羊产业3个百亿转型产业,和稻蟹、杂粮、苹果、中药材、轻纺、农文旅融合的6个十亿元特色产业。

其中,能化产业是当之无愧的主力。根据规划,横山力争煤炭年产量达到2500万吨,确保发电量达到300亿度,同时推进隆武、三峡等11个96万千瓦的风光电项目建设,一旦这些目标达成,经济总量再上一个台阶,并无太大问题。

另一方面,三区两高地,既是横山在榆林乃至陕西省的精准定位,也是横山保持长远发展的关键支撑。

“三区”说的是国家能化基地创新服务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活力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两高地”指的是特色资源开放开发新高地、美好生活共享共富新高地。

“三区两高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横山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而来,涵盖产业、城镇化、生态、资源、民生等方方面面,既是定位,也是目标,更是期许。

当然,经济高速增长更需要高质量发展的托底,而高质量发展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产业转型也不会短短一两年就能轻易达成。

横山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未来会否创造更多的新可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