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机核 GCORES ( ) • 2024-04-07 18:36

1. 勃克林的《死之岛》

关键词: 静谧、彼岸
《死之岛》(The Isle of the Dead)是十九世纪瑞士画家阿诺德·勃克林最著名的作品,有多个版本。所有版本都描绘一个划船手和一个被白色包裹着的,站着的人,在小船上划过黑暗的河、湖、海,向着一个群石耸立的岛出发。
这幅画充分的诠释了死亡、静谧和彼岸的意象。
在片中,无数次出现《死之岛》中标志性的树丛,反复暗示,这是一个时间静止的彼岸世界。

2. 基里科的形而上世界

关键词: 几何、形而上、静止、不朽 著名意大利画家乔治·德·基里柯(Giorgio de Chirico),成立了形而上画派。该画派深受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重视直觉、幻觉和潜意识的应用,力图揭示物质背后隐藏的精神因素,强调描绘物体的稳固性、无时间性和不朽性
基里柯的画风,在游戏中有两个着重的体现,一个是舅公所在的柱廊里,另一个是舅公作为世界基石的石块中。
舅公的柱廊(抱歉实在找不到截图,可以拿上面2张基里科的图想象下),高度对称、静谧,色调与基里科风格极为相似,并且将外界的所有嘈杂和图像隔绝(真人和鹦鹉大王对这个区域的出入,都像是“钻过来无形之幕”),充分显示这是一个形而上的、永恒之处。
基里柯和同属于形而上画派的卡洛·卡拉,都喜欢将几何体(有些费解地)罗列,表达出不乏晦涩的隐喻与体验。
这一点与舅公几何形体的搭建的颇为神似(抱歉找不到剧照)

3.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几何

关键词: 几何、形式、理念论
舅公创造世界的积木,是非常标准的几何形,这就涉及到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在我们可感的「现象世界」之上和之先,有着真实 的、永恒的、完美的「理念世界」。
理念世界中存在的,是理想的「原型」,
可感世界中的万物,都是依据这些原型创造的,是其不完美的模仿。
而「理念」的重要象征,就是各种完美的几何体。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表示构成一切物质的四元素,分别是标准的几何多面体。

4. 常世国

关键词: 时间静止、不同时间交叠
到这里,舅公的世界是时间静止、不朽的彼岸世界,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彼岸世界的具体样子,是什么样子,则源自日本本土的观念「常世国」(とこよのくに)。
在日本神话中,常世国乃位于大海彼方之国,是一个永久不变、不老不死、永恒的理想乡。
常世国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同的时间会在此处同时共存。
因为不同的时间,在常世国会同时共存。
所以电影中,「当下」神隐的真人和夏子,能遇到「很多年前」神隐过的火美。
火美明明仅仅神隐了一年,但在舅公世界里,却像是「一直都在这里」的一个存在。
与此同时,雾子婆婆到了舅公世界里,不仅变成了飒爽的年轻人,而且也是一种「一直都在这里」的样子。
几位婆婆,在这个世界里变成了对应的人偶,也是一种时间静止/共存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