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07 2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工作方法,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泉山区来说,用好“因地制宜”这一科学方法论,我们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把握好五种关系、做到五个着力”:

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着力提升泉山发展能级

高质量发展是质与量的有机统一,量是质的基础,质是量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泉山处在工业化加速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绕不开又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现阶段,泉山发展仍需在“扩量”上下功夫,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大经济总盘子。我们按照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在徐州主城区中当好城区经济领头羊的目标,力争全市领先、全省进位、全国有位,强化发展担当,放大发展贡献。今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迈过800亿元门槛、增长6%左右,2025年迈过千亿门槛,为徐州“过万亿”提供更强支撑。我们将着眼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依托既有资源环境和功能载体,科学布局载体平台、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引导都市产业集聚交融、城区经济立体生长,向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高端攀升,推动产城人融合、职住行平衡,加快争先进位、跨越增长。

把握好“新与旧”的关系,着力壮大泉山现代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贯彻总书记讲话要求,就要厘清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平衡好“新”与“旧”的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事实上是对产业体系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既有“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建构,也有“从有到优”的传统产业重构,这是“新”与“旧”的双向奔赴、系统提升。我们坚持把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强区之要,推动泉山“123”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规模效应、竞争能力。

一是向“新”发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智算、超算、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适配泉山的前沿领域,布局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能快则快、落地项目。突出数字产业化,招引数字总部企业,依托徐工电商、京拍档、网易联合创新中心、深信服等平台企业,“以点带面”壮大新零售、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安全运营、数字文娱等产业,力争今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00亿元。

二是向“优”前行,壮大发展大健康产业。经过近两年的集中攻坚,我们招引了云仟佰3D打印、佳生医药、星晨医药、全景医疗等医药企业近300家,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逐渐成势。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力,用好辖区医疗资源,打通从医疗研发、检验检测、医药产品(装备)到大健康服务的产业链条化发展路径。发挥淮海大健康产业园先发优势,加强与上海张江、复兴医药、徐州医科大学的深度合作,共建平台、共抓产业、放大贡献。数字赋能大健康产业,支持开展5G诊疗等线上服务,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力争全年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三是向“实”扎根,夯实传统产业支撑。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推动传统产业做强做优、转型升级。房地产业方面,顺应现阶段从刚需向改善性过渡的需求,加强与房企对接、靠前服务、主动作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商贸业方面,围绕泉山南部、西部、中部“三个商圈”,大力繁荣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积极发展共享经济、体验经济、首店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打造一批高端服务业区域品牌。金融业方面,密切对接银行、证券、保险、投融资机构,不遗余力提升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等,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开发“园区保”等产品,激活金融带动发展效能。传统企业方面,针对天煤机电、八方钢构等一些技术、产品过硬的传统企业,鼓励老项目改造升级、扩大再生产、争取多贡献。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更新投入,积累支撑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把握好“快与慢”的关系,着力构建泉山科创之芯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技术,所以既要有只争朝夕的速度,又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一是提速提效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按照“保存量、促增量、优质量”的思路加快培育高企,推进领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完善投、贷、担联动模式,构建一整套成熟管用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支持院士、教授科研团队赋能产业。建立科研院所技术联盟,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从“书架”搬上“货架”。

二是持之以恒突破“卡脖子”技术。攻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在深地科技领域,推动省级重大科技平台项目——云龙湖实验室战略科技平台建设,开展深地跨学科、大协同创新攻关。在环保科技领域,支持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开展温室气体的捕集与提纯、资源化再利用等,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材料领域,推动景澜金刚石项目突破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在煤炭能源领域,支持碳氢元研究院加快数字化工业成套装备生产,助力煤炭能源产业升级。

三是多措并举培养使用人才。采取“产业资本+人力资本”模式,力求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密切与高校的务实合作,探索建立政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推行高精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议”,真心实意把专家人才请进来、用到位,为泉山创新发展争取强大的智力支持。

把握好“近与远”的关系,着力夯实泉山发展支撑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立足当前但不能只顾眼前,着眼长远但不能好高骛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追求改革发展的好成效、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好评价。

一方面,谋划长远建设“四个城”。建设创新创业之城,坚定不移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提升科技创新的热度和能级,推动泉山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建设现代产业之城,坚持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双轮驱动”,在主导产业上强链补链延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山水人文之城,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旅产业,挖掘彰显泉山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苏轼文化、运河文化等,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打造文化地标;建设幸福安居之城,丰富内涵推进泉山民生“六心”工程,努力以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安定和谐、幸福美好城区。

另一方面,紧盯当前抓好“三个支撑”。一是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总投资400亿元的100个实施类重大产业项目,持续跟踪项目建设进度,针对新建项目,建立工作专班,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各类问题;针对盘活资源项目,主动靠前服务,形成产出效益。二是突出楼宇经济培育。明晰产业、加大招商、完善运营、培育规上、优化服务,壮大“千万楼宇”“亿元楼宇”,打造“竖起来的产业集聚区”。力争今年新增楼宇企业1000家以上、综合型和区域功能型总部企业20家以上,培育一批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数字产业、现代商贸、都市工业等特色楼宇。力争到2025年,全区楼宇企业突破2万家,楼宇入住率达到90%以上,楼宇税收超过15亿元,打响泉山楼宇经济品牌。三是突出产业园区发展。推动各功能区紧扣各自发展定位,搭平台、聚产业、建圈链,推动协同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提升泉山经开区都市工业发展水平,大力招引制造业链主型企业,培育“工业总部”,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跟进落地微传感器、超导器材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保持主要工业指标两位数增长;提升淮海科技城创新发展水平,更大力度引进品牌企业、科创平台、人才资源,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推动实物互联网应用基地、钉钉数字化运营中心等一批创新项目、总部项目落地。探索“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的发展模式,在高端科研平台创建上实现新突破。提升珠山产业园未来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在数字政府、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应用示范场景,拉长服务、开发、应用的产业链条,力争今年企业入驻率达到80%以上,打造生态园区、创新园区、未来园区。

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着力打造泉山开放高地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挑战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构建高质量开放发展体系。

在“引进来”上,全面提升招商实效。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活动,完善招商全流程,招商前端抓好“信息收集+主体研究”,提高工作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招商中端抓好“分析评估+对接洽谈”,算清资源使用、产出贡献“两本账”,源头把控项目质量;招商后端抓好“跟踪服务+落地开工”,跟踪对接、扫清障碍、落地项目。办好泉山“四季招商”活动,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项目总量的80%。深挖外资外贸增长潜力,促进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发展扩量提质。

在“走出去”上,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持续抓好淮海国际港务区建设,围绕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的定位,高质量推进中欧班列运营,高标准推进重大项目,高水平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力争今年港务区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物流营收突破200亿元、中欧班列货值翻番、进出口额增长50%以上。发挥陆港联通、融合、集聚、辐射的功能,展现国际陆港新形象。

(李勇系徐州市泉山区委书记,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供图 徐州市泉山区委宣传部 

原标题《政声|泉山区委书记李勇:因地制宜把握好“五种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