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07 22:16
前总统马英九(左3)在陕西的行程,高度聚焦在文物与文化方面,图为马英九5日晚间登上西安城墙。(记者廖士锋/摄影)前总统马英九(左3)在陕西的行程,高度聚焦在文物与文化方面,图为马英九5日晚间登上西安城墙。(记者廖士锋/摄影)

▶▶▶不断更新/0403花莲大地震 完整新闻速报

前总统马英九第二度到访中国大陆,行程涉及的时空尺度明显扩大,从上一次的抗战史、民国初年史,大幅往前推进到秦代、唐代的历史;地域则是从长江流域,辐射到珠江流域、关中与华北地区。时空尺度不同,马英九的言行重点也有了差异。

广东的文史行程聚焦在孙中山先生故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这三处都有浓厚的民初氛围,而到陕西后,历史纵深开始拉长,从马任内六度遥祭的黄帝陵、到秦始皇陵、汉代的名将马援墓、再到盛唐文化与佛教兴盛的遗迹大雁塔、法门寺,乃至于明代古籍,在在显示马英九行程安排对中华文化,甚至是中华文明的高度重视。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马英九在黄帝陵发表感言提到,「大部分的台湾人对中华文化与民族认同,都有极其坚定的信念」,也强调「无论是何党派,都共奉黄帝做为我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同的始祖」;在西安版本馆则表示期盼「中华文明古籍的智慧,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继续照亮中华民族的未来」。

这些谈话稿都不是即兴演出,也可见马英九对此行的铺陈。陕西行程的尾声,马英九开始提到「中华文明」,强调这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并以前行政院长刘兆玄在长沙看汉墓女尸时能阅读帛书、惊艳外国人为例,赞扬中华文明的可贵。

马英九在陕西的88个小时行程以文化为主,对台湾内部文化政策争论以及两岸关系,都有一定的表态。

就内政议题来说,马英九这趟迄今为止在大陆的行程,从多维度回应了蔡英文政府近8年来相关政策的诸多作为,包含取消黄帝陵祭典、课本文言文篇数变少、对钓鱼台列屿领土争议罕有宣示等。

其中,马英九以《孟子》梁惠王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指出中国历史上环保概念一点都不生疏、「文言文的古文并不落伍」,算是对台湾课本文言文争议的具体回应;马英九也强调「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推崇「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已经超越地域的限制,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资产」。

整体看来,对民进党政府的「台湾文化主体性」、「七十年来史观」相关政策做法,马英九似乎已在陕西省的几处谈话中,再度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而就两岸关系来看,在西安版本馆,马英九阅览明抄本《使琉球录》一事,稍对大陆文化政策有了解的人,很容易联想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去年在北京版本馆视察时,同样也是由馆方介绍《使琉球录》,并说自己在福州任职时就知道当地有琉球馆、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渊源很深」。

这很显然不是「巧合」。大陆四间版本馆馆藏总数去年就已超过2,500万册,还在持续增加中,恰好挑中同本书的机率实在太低;在行前工作准备极为细致的访问行程中,马英九阅览《使琉球录》绝非偶然。

马英九看到《使琉球录》,就立刻强调这证明钓鱼台不属于琉球,与习近平看到这部典籍后联想自己在福州工作见到的琉球遗迹,其实两人反应并不相同,但马习两人对于中华古籍的保存都相当重视,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马英九则提到一定要开放外界使用,随后更强调努力保存这些典籍与文物,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使琉球录》也似乎再度呈现了「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