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08 10:34

日前,江苏、上海、浙江三地人大常委会陆续通过《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5月1日起三地同步施行。

2023年8月19日,苏州,吴江区元荡慢行桥周边,蓝天碧水,林木葱翠。视觉中国 资料图

《条例》是继2020年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协同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后,三地人大以协同立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三地协同出台的第一部创制性立法。

《条例》要求各地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进一步引领。2020年,沪苏浙三地同步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支持示范区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在两省一市政府推动下,长三角示范区跨区域治理体制机制已初步形成,但在工作机制、管理机制与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长三角示范区的探索经验,《条例》针对区域治理的现实需求与存在问题,重点完善跨区域治理体制机制。一方面,《条例》在法治层面固化完善示范区取得的系列工作创新成果;同时发挥示范区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条例》作出以下规定:一是明确示范区理事会的决策平台职责;二是细化示范区执委会的职责;三是完善行政机关的合作协作机制;四是规范授权和委托管理事项;五是规范跨区域项目建设的行政许可。

新条例有望让沪苏浙三地的区域协同机制更加完善。长三角各行政机关可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对示范区内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监督管理、城市管理、渔业渔政等方面的事项进行协同管理。如《条例》首次提出的“跨区域许可互认”制度。[MOU1] 在跨区域项目建设中,行政许可依法由三地行政机关分别实施的,三地可以共同确定一个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实行集中办理、联合办理。该制度的实施,将大大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条例》还围绕先行先试进行制度创新,特别是为落实示范区总体方案,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对示范区统一规划、土地利用、投资项目、基础设施互联等进行了规范。《条例》明确,两省一市优先保障示范区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统筹安排水乡客厅等重点区域内项目和区域规划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道、航道、通用机场以及水利、供排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指标,并针对跨区域项目进一步明确两省一市可以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委托任何一方实施行政许可。这些举措将有力保障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推进。

期待沪苏浙以《条例》为基石,保障和促进示范区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实现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

镇江在上海举行合作恳谈会

近日,镇江在沪举行合作恳谈会,主题是“沪镇融合”。过去三年,上海已成为镇江项目来源最多的城市,每年新签约项目数占比都在10%以上。两地产业协同效应持续释放,“研发在上海,成果落地在镇江”的“双向奔赴”格局日益凸显。(来源:解放日报

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研讨会举行

3月31日至4月1日,2024年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南京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方式转型,总结和交流各地在转变教与学方式实践中的典型经验。(来源:新华日报

经济

今年前两月江苏省对东盟进出口1262亿元

今年前两个月,江苏省对东盟进出口1262亿元,同比增长5.5%。数据显示,江苏省与东盟贸易持续升温,主要表现为3个显著的特点,从贸易伙伴来看,对越南进出口增长快速,达33.4%;从外贸主体来看,民营企业领跑进出口,增长20.6%;从主要产品来看,对东盟中间品出口明显增长。(来源:新华日报

一季度江苏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超50亿元

一季度,江苏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4.97万笔,交易额52.4亿元,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项目占比最大,分别占交易总额的17.8%、26.8%。线上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共交易1.52万笔,交易额1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5%。(来源:新华日报

上海一季度市重大工程投资实现开门红,同比去年增长21.2%

截至3月底,本市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29.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3%,同比增长21.2%(2023年同期437亿元)。新开工方面,累计已开工4个项目。其中,正式项目4项: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上海体育学院杨浦校区改扩建、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三期、仪电智算中心(松江)。竣工方面,1个项目基本建成:合成气装置三期扩建项目。(来源:上海发布

上海保税维修进出口1—2月同比增119.7%

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市实现保税维修进出口190.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9.7%。保税维修不仅有助于上海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发展,也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加注了新动能。(来源:新华日报

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在上海试点

近日,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正式试点。此次优惠政策是我国针对离岸业务发布实施的第一条税收优惠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试;作为“小税种”的印花税,对离岸贸易创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自贸区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竞争力。(来源:文汇报

浙江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60万辆

2023年浙江汽车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7994.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全省规上工业的7.2%。从数量上看,全年浙江整车产量152.2万辆,占全国比重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60万辆,占全国比重6.5%,渗透率提升至43%。全年出口9.77万辆,比上年增长22%。(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省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

浙江省发布《关于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从五方面提出30条措施,支持加快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该意见将于今年4月25日起实施,聚焦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支持贸易无纸化、加快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领域开放、探索推进跨境数据流动、优化营商环境五方面,共提出30条措施。(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杭州: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立法获批

3月29日,浙江通过《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并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在国内创下多个首次:首次明确数字贸易的法定概念、范围和业态模式;首次立法明确政府可以推动制定和实施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首次明确政府各部门在促进数字贸易发展中的职责等。(来源:浙江日报

安徽设立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

3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签署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意向协议,共同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此次合作将推动大黄山资源要素融合、聚集高端人才、打造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为核心,充分利用长三角比较优势,构建资金共筹、资源共享、项目共建的运行机制。(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2023年县域生产总值22164.8亿元

2023年,安徽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22164.8亿元,占全省比重47.1%,同比增长6.5%。肥西、长丰、肥东3县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前三,分别为1153.8亿元、946.4亿元、902亿元。其中,以材料、电子电气、机械、农副食品加工、轻工/旅游等行业形成的规模经济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来源:中安在线

科技

江苏2024年度揭榜领题榜单公布

近日,江苏省发布2024年度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揭榜领题榜单,榜单共有150个课题。研究课题涉及生物医药、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新兴数字、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信息通信、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核心软件、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来源:新华日报

安徽合肥启动超量融合计算中心项目

安徽合肥超量融合计算中心项目已正式启动。合肥将基于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超级计算机,部署2台超导量子计算机和1台离子阱量子计算机。“超量融合”是一种量子计算-经典计算混合的新型计算架构。这种新型计算架构能够增强算法的灵活性和效率,还能够提高计算速度、优化资源配置、扩展应用范围等。(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马聪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郭天襄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