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09 05:26
云动山的回答

现在很多人接触到林丹的比赛其实是看他后期的录像为主,因此不太能真正了解他巅峰期的能力——特别是后场得分能力——具体是个什么水平。

实际上巅峰期林丹在比赛里的最有力武器绝不单纯仅限于靠隐蔽见长的点杀突击能力,他真要是摆正了架势起板重杀(包括控网控出来的机会和抓球路抓出来的机会)是完全可以时不时在头顶区杀两拍那种变态的大斜线的,而且通常落点和线路都是又深又长,球的穿透力还极强,直接得分案例比比皆是。

甚至我印象中除了2011年上半年同处巅峰的李宗伟以外(严格来说也就伦敦世锦赛决赛一场而已),应该是没有第二个人防他这条线能防到他无法以主动姿态连贯上,论成功率和杀伤力比他最闻名遐迩的头顶直线都高。

并且非常可怕的一点在于——这个能力起码让他保持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

来看几个动图案例:

2006益阳世界杯决赛VS陈郁,接发球回搓制造主动逼迫对手起球,从前发球线高速退到后场头顶区起跳,杀大对角深区落点直接得分——这没有非人的能力根本不可想象。2008北京奥运会决赛VS李宗伟,接劈杀卸力挡网抓反击,直线两步退到位起跳,头顶杀大对角深区落点,直接得分——值得注意的是实时比分为21-12/17-4,李宗伟的抵抗意志明显已经完全瓦解,此球林丹杀一个不甚严谨的直线或者追身也可能得分,但他在这种任何人都可能随意处理球的阶段杀了一拍高难度空档。2013世锦赛1/4对谌龙,中半场占据主动之后抓对方斜线推挑,在头顶区后发球线附近起跳杀对角,直接得分。2014澳洲公开赛决赛VS西蒙,抓平高从中路快速退到后场头顶起跳,带滑板杀了一个刁钻的大斜线,动作一致性和出球质量都近乎完美,对手很明显已经知道他要出手进攻,但最后还是完全无可奈何。2016里约奥运会半决赛VS李宗伟,接发球抢搓抢出主动,从前发球线退到后场头顶区起跳,杀大对角(这里还是能看出身体老化一定程度的影响,明显是机会球但进攻当中体势差不多都崩了,发力集中度和距此十年前的2006年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依然有能力直接得分。

相比于很多人提到的林丹比较有标志性的刁钻点杀突击,这类型的得分对于对手的心理震慑其实更强——因为抓球路突击的那些得分在对手看来多少还存在一定的措手不及的成分,但类似上面这样的阵地战重杀直接得分就等于在昭示一种能力层面的威慑,也就是说对面即便意识跟上、步伐到位甚至在林丹起板出手之前站稳了防守架势,该防不住照样防不住。

这种威慑和陶菲克依靠他后场一板重杀掩护出来的网前空间优势其实在形成机理上如出一辙,倘若不具备绝对的强攻得分能力都是免谈的,因此这足以从非常纯粹的层面上佐证林丹的杀球威胁和后场得分能力究竟有何等强悍。

PS:很多人查资料的时候经常能查到2006年马德里世锦赛上陶菲克(一说李炫一,但个人认为就李炫一的球风来看这种说法不如陶菲克可信)创造过老测速体系下305km/h的男单杀球时速世界纪录,但同届世锦赛决赛上林丹也杀出过301km/h的一拍头顶区直接得分,数据上看稍微慢了一点,实际就防守体验来说没什么本质不同,都是一个级别的恐怖感。


此外林丹在头顶进攻威慑力可观的同时,正手其实也没有丝毫的欠缺——这一点和当前一部分后场头顶区&正手区互为长短板的球员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来看下面几个案例:

2011世锦赛半决赛VS盖德,接发球推正手提前侧身抓平高过渡,正手后场全力起跳重杀直线,压线直接得分,回放测速278km/h(这一分之前盖德在决胜局中后段连得4分15-14反超领先,导致林丹也意识到再不出杀招就有在半决赛被淘汰的风险,然后此球就是他第一时间的回应)。2011年终小组赛VS陶菲克,控网占优后逼迫对方起球,快速后退到中路偏正手侧起跳,全力重杀斜线深区落点,直接得分——本场第二局后半段林丹类似这种杀球得分非常多,这里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头顶还是正手,单打球员做到所谓的“100%丢重心杀球”的情况在职业比赛里都极少甚至几乎可以说不存在,故而以上我筛选的这些案例基本都已经是林丹全力起板的前提下大致能杀出的最高难度线路和落点(好几个球能看出他的滞空姿态都有比较大幅度的转体,纯靠手腕和小臂的劈杀/点杀一般不会带这种迹象),应该不能更有说服力了。

最后我想不妨简单引述一下当年作为林丹老战友的蔡赟对他巅峰前期(具体大概在2005-2008年期间)的一段评价来更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

“那是一个全世界都怕林丹杀球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