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09 12:03
Bio-voyager的回答

目前成立的新学校,有几所立意比较高的,永远要找到,自己和清北复交浙中科院top所,如何竞争的点。

而有相对自由的体制,可以吸引到一部分习惯国外体制的人,是这些大学成立之初都想做到的一点。毕竟,想要彻底改革一个老大学,难度远远高于重新建设一所新的大学。

中国的某个广为人知的计划曾经吸引了上千位青年人才回到各个985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目前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国家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只用了大概短短大约十三年的时间。中科院系统因为另外一个计划先行了十年以上,所以当年中科院的人才队伍远远高于清北。

而资深教授引进其实一直都是老大难。清北复交浙中科大等都靠着某个计划吸引了很多资深海外正教授以上做自己的教师,目前可能还留在国内的不多。大概不到五十位。

比较典型的是施一公教授、饶毅教授、朱健康教授等。短期的也有方汉明教授、陈秀雄教授等。大部分后来种种原因没回来的或者回来后又海归的,比如马毅教授。

饶老师的落脚点在于:“西湖大学吸引海外正教授的能力高于国内所有学校,已经实现了施一公说的高于清华北大师资的愿景。”另外还有一个呼吁多用海外年轻博士而不是国内博士海外博后的倡议。

杜克大学陈怡然教授,也因此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番评论。大概意思是海外壮年正教授已经扎根海外,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连根拔起自然不容易。开始走下坡路后回国发挥余热做管理工作,对两边都有好处。壮年的时候自然是很难全职引进。

饶毅老师的本意也是希望更快的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自己的这个观点推广出去,加速海外正教授的回国引进。本意自然是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上海交叉中心主任袁院士全职回国后,饶毅老师一直觉得给她的支持力度太低。认为国内圈子并没有很好的接纳这位美国院士、哈佛教授、顶级科学家。

但问题也恰恰是,国内经费分布和改革方向,并不会直接因为饶毅老师或者施一公老师说了什么而大幅度改变。否则他们早就改变了这些风气,也就没有后来的这些事情了。甚至也就没有举办西湖大学的必要性之一了。

事实上 国内改革派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现在已经没有鹤立鸡群了。之前被认为是改革派的神经所,现在也成了饶毅老师抨击的对象之一了。而被饶老师看成保守派的一系列北京上海的研究所等一样也可以在没有按照饶毅老师推行的那些改革做法的情况下,发出很好的文章,获得很好的奖项。

所以短期内(三五年),国内的资源分布不会产生变化。

据我观察(纯一家之言):

西湖大学实际上纯老外教师也很少,海外博士学位holder有的学院很高有的学院低一点。但是西湖大学引进海外助理教授offer holder的比例也可能是全国最好的,因为他们给青年教师80-120W,启动经费1500-2000W。这个待遇全国第一目前。引进海外正教授数量国内第一的一个最大原因是经费几乎无限以及施一公的决心让人觉得靠谱,事实上施一公在清华的时候就表达过房子卖了都要办成西湖大学的想法。例如一个西湖大学神经科学讲席教授给了500W以上的工资和上亿经费。还有一个讲席教授允诺了VC定向投资他的公司~因此西湖大学在讲席教授上本就给了其他单位高很多的待遇,全国目前是第一,并且施一公老师亲自去connect了很多海外华人给西湖大学说话。颜宁教授不用多说了,斯坦福某位美国院士也因为给西湖大学说了很多好话,劝他放弃清北复交浙的机会,导致了一位讲席教授的入职。

相比之下上海科技大学相形见绌,不过信息学院和BME其实用了几乎百分百都是海外/境外博士的组合,只有个别老师博士毕业于清华、交大和浙大然后海外博后,信息学院领导层也全部是海外博士,例如虞晶怡院长MIT博士、寇煦丰副院长UCLA博士、王浩宇党委书记马里兰大学博士…其实上科大全校也有大量的海外博士。可惜学校没大量人员费,加上一些学院离职浪潮影响,目前为止仅剩下十余个海外正教授,资深教授远远比不上西湖大学。其中只有虞晶怡院长、刘冀珑院长、刘志院长、陈宇林院长、胡鹏院长和沈定刚院长还在巅峰期。用饶毅老师的话说,上科大这些“其他机构”想要在管理上赶上西湖大学,一样的引进和重用能拿到海外助理教授职位的海外博士和能拿到海外正教授职位的教授,并且长期给支持。可能还要几十年的发展。

因为国内的环境,因此香港的大学/香港的大学的内地分校还是有竞争力能吸引到海外博士教授和海外正教授的。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去年引进的谢源和BU Guojun等。不过,我个人觉得,海外正教授回香港后,发挥出很大作用的很少。饶毅老师一位强调海外正教授所带来的风气改变和海外更好的风气,但是并没有考虑到一点,就是海外正教授回国后可能不会做出在国外期间那么好的科研工作、也不会展现出施一公老师那样的领导才能才是常态。

海外壮年正教授以45-55岁为主,老年正教授55-80岁为主。他们已经习惯了海外的那一套模式,人际关系也都在海外,回国后自然不见得能拿到资源。美国的系主任是服务性质,院长是争取资源的。不是“官“,也讲究平等。但是回国一旦嘴巴过分自由主义,一定会被“狙击”;带学生也是一样,美国教授的特点是喜欢天天和你讨论、个性鲜明的人,而中国学生一般喜欢干活,不爱讨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学生不好但是因此容易产生师生矛盾。

国内需要的是施一公老师那样的能对现有秩序造成变革的人,并且回国后能超过自己国外期间,做出诺奖级别的工作。但大多数情况下,海外正教授回国后做不到那个程度。因此其实国内大多数单位也只能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了。

新型大学,现在是撼动现有体制的鲶鱼,其改革经验能否推广,得看西湖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等地方的发展。一个代表给足了钱会怎么样,一个代表了不给钱也没有海外资深教授,只给同一个城市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探索~。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