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09 15:07

蓝桥/搜狐城市

2023年,是徐州近年最扬眉吐气的一年。

论经济,徐州GDP总量8900.44亿元,成为万亿俱乐部最强后备军之一;GDP增速7.1%,高居全省前三,工业、投资、消费、外贸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创下最好成绩。

论人口,徐州终于止跌回升,常住人口902万人,比2022年增加0.15万人,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人口负增长态势。

经济腾飞、人口回升,苏北第一城正迎来发展“第二春”。

人口回弹

徐州,曾经的江苏人口第二城,2010年常住人口就有858万人,比当时的南京(801万人)高出将近60万人。但由于近年人口增速减缓,2013年徐州被南京赶超,人口规模退居全省第三,直至如今。

2013-2020年,徐州常住人口一直保持缓慢增长态势,至2020年升至近年最高,达到908.39万人,成为千万级人口城市后备军。但此后两年,徐州陷入人口负增长,人口总量分别减少5.5万、1.0万,与南京的差距越来越大。

2023年,徐州终于实现人口回弹,常住人口902万人,较2022年增加0.15万。增量虽低,含金量却高,这项数据背后体现了两个趋势:一是机械人口增长回正,二是外流人口减少。

常住人口增量,是自然增长人口和机械增长人口的总和。2023年,徐州常住出生人口5.1万,死亡人口7.25万,自然增长人口-2.15万。也就是说,0.15万的总体增量背后,机械增长人口达到2.3万,居功甚伟。这也是过去三年来,徐州机械增长人口首次转正。

外流人口数据,也可以看出徐州人口增长的含金量。徐州是典型的人口外流城市,也就是常住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十年前,徐州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了150多万,2023年已经缩小到127万,是近十年最低值。

人口止跌回升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产业蝶变带来的经济腾飞。

产业蝶变

2023年,徐州GDP总量8900.44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高居全省第三,扭转了近年增速全省倒数的尴尬情形;工业、投资、消费、外贸增速也居全省前列,创下近年最好成绩。

过去,徐州曾凭借得天独厚的煤、铁资源优势及陇海、津浦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的交通优势,发展起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化工五大优势产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五。然而随着资源枯竭与重工业式微,徐州经济增长放缓,被常州弯道超车,2017年起持续退居全省第六。

近年,徐州加速产业转型,一方面壮士断腕——关闭、整合钢铁、焦化、水泥、化工等工厂,一方面腾笼换鸟——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即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四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以及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

2023年,徐州熬到了“第二春”——“343”创新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产值550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90%,成为工业腾飞的主要力量。其中,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是徐州发展最亮眼的两大集群。

工程机械是徐州的“一号产业”,集聚了徐工集团、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徐工集团更是连续3年位居全球行业前三。目前,徐州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超过2100亿元,占全国市场超五分之一,徐州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凭借强大的煤炭、太阳能、风电等能源优势,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也是发展迅猛,集聚了协鑫集团、弘元绿能、长城蜂巢、中清光伏、徐矿集团、大屯煤电等规上企业300多家,产值近1400亿元、增长8.1%,是去年徐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功臣。

2023年,徐州大企业、大项目还在不断入驻,支撑未来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入。全年新招引3亿元以上项目40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6个、50亿元以上项目22个,百亿级项目3个,包括比亚迪钠离子电池项目等等。

产业蝶变、经济腾飞、项目加持,徐州的人口自然随之而来。

流量攀升

令人惊喜的是,2023年,徐州的城市名气和人气流量也持续攀升。这一点,从徐州的文旅、消费数据上有明显体现。

去年上半年,“淄博烧烤”横空出世,引发了一波长达半年的“进淄赶烤”热潮。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徐州其实也凭借“中国烧烤发源地”的标签吸引了不少游客,闷声发大财。

2023年,徐州共接待国内游客7295.85万人次,增长124.7%;国内旅游收入798.59亿元,增长123.0%。可供参考的是,爆火出圈的淄博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6114.9万人次,增长 67.6%;国内旅游收入630 亿元,增长68.4%。

受益于火热的文旅市场,徐州交通运输、消费数据都在猛涨。2023年,徐州观音机场航空旅客吞吐量299.33万人次,增长122.1%;徐州直属站铁路客运发送量3157.74万人次,增长122.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5.12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全省第三。

徐州吸引的不止游客,还有大学毕业生。徐州高教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20万名,每年毕业生约有4.5万人。过去,徐州高校毕业生留徐就业率尚不足20%,2023年已提升至25.42%。

2023年,徐州还发布了“彭城英才计划20条”,提出对毕业5年内首次在徐就业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连续3年分别给予每月3000元、1500元、1000元的生活补贴;对40岁以下首次在徐就业的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人才,分别发放30万、12万、8万、5万购房券等等。去年全年,徐州引进大学生4.2万名,人才规模稳步提升。

有产业,有流量,有政策,有人才,徐州正逐渐走出产业转型的阵痛,迎来发展“第二春”。未来,徐州的挑战在于如何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或许再过两年,迈上万亿台阶的徐州能有更高的资源集聚力和区域辐射力,挑起中心城市的重担。

参考资料:

[1] 各地统计局、政府官网

[2] 徐州:江苏下一个万亿之城?江苏经济报

[3] 徐州:以“文旅圈”带动“商业圈”.徐州日报

[4] 徐州:今年已招引4.3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5]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徐州做对了什么?央广网

原标题:《人口止跌回升,苏北第一城做对了什么?》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