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10 00:10
楚涵的回答

【无法很好的把握和食物的关系】可能真的是心理问题。

然而,若家长一心认为自己疏导就能改善情况,那么可能作为家长的人儿,心可就忒大了。

来看2003年来自路透的报道,确实有实验表明暴饮暴食导致自身外形更不被欢迎,情绪消极和更高的自杀倾向。

而青春期,原本就饱受体内激素的困扰,加上儿童和成人身份转换,完善自我同一性等诸多议题,有时候孩子处理不了这些课题,也会在与食物的关系上爆发一些情况。

第一,如果生活中失控的事件太多,成就获得的渠道太窄,人的内心会有一种【匮乏感】。

就好比肚子空空,不用说美味了,有东西塞进去,就能治愈难受,饱腹后,都会产生舒适感。

同理,相比起通过付出最多的努力取得某一类成功,食物的【可获得性】➕【及时满足性】就太便利了。

咱们的大脑虽说是总司令,但激素却是最诚实的,比如——

吃很多很多美味带来的快感,能挽救一个绝望的人。

就是有很多没有意义的小美好,小确幸,横在了真正要解决的巨大困难和危险前面,给了我们继续活下去生活的信念和支托。

问题是这些小美好小确幸有可能就是【食物】,特别是肥宅水,甜品,冰淇淋,小糖果等等。

所以,家长可以观察的是——

  • 孩子暴饮暴食前是否突发某些困难事件?
  • 长期以来,孩子的成就动机和成就感满足如何?
  • 孩子对自己的外形有啥样的预期和评估?
  • 孩子的人际有没有问题?
  • ……

第二,注意看【暴饮暴食】+【成瘾行为】是两个都需要关注的点。有时候,这是一种依恋的转移。

依恋这个事嘛,虽然说从小就要形成。但架不住有可能父母功能不太好的爹娘没给孩子建立好。

但是看看,美食,人家是多么稳定的客体——

知道孩子喜欢吃啥,咱就吃。
孩子需要的时候,只有买得到,咱就吃。
吃完之后,美食不会骂你,吃吃吃。
下次想吃,还可以吃。

如果一个人早年的客体关系建立就总是挫败,这时候对美食依赖,会在起初制造幸福感和稳定感。

甚至每当自己遇到困难,想要退行时,或许只有美味才能给与自己百分百的接纳。所以成瘾,依赖。

再接着说,为啥会【暴】呢?

想想咱们,特别特别爱一个人上头时,是不是有种恨不得把对方狠狠揉进身体里的暴力美学之感?

所以,这也是一种压抑的释放,很解压,很逃避,虽然可耻,后患无穷。但此时,如此奏效啊。


最后说说看,其实家长愿意从心理源头去发现和解决孩子饮食的问题,这个觉察是好的,但是还是先定位原因吧,若是心理或者成长的问题,只是借由躯体表现出来,咱们还是得先对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