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10 16:35
王卡卡的回答

因为他患有白大衣高血压症。

一旦情绪紧张,他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飙升,耐受程度极强。

他连氧气面罩都没带,却能挺过零下 40 度的缺氧环境。

全程仅靠手动操控,挽救 128 人。

这就是电影《中国机长》的原型,一位民航英雄的史诗级壮举。

1.迫在眉睫的危机

强风和噪声,弥漫着整个飞机驾驶舱。

应对驾驶舱里的剧变,刘传健机长的反应已经超级快。

时间,仅仅过去了一秒钟,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刘传健发现,就这短短一秒钟,已经到了生死关头。

眼前是一个非常要命的情况。

庞大的空客 A319-133 客机,正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朝右侧急速俯冲下降。

机身下,青藏高原一座座高峻的雪峰,正狰狞地越逼越近。

如果不立刻将飞机改平,必将机毁人亡。

刘传健一把抓紧操纵杆,全身的肌肉和神经系统瞬间拉满。

他很清楚,留给他的,只有不到一分钟时间。

这一刻,他是机上 119 名乘客的唯一希望。

这无比惊险的一幕,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次真实事件。

2.变起不测

2018 年 5 月 14 日,早上 6 点 27 分。

川航 3U8633 航班,由重庆江北机场起飞,飞往拉萨。

33 分钟后,这架载有 119 名乘客的空客 A319-133 客机,顺利飞入青藏高原。

飞机上,还有 9 名机组人员。

舷窗下的群山和雪峰,华美壮丽,气势恢宏。

这条航线,经验老到的机长刘传健,已经飞了不下 100 趟。

放眼整个四川航空,他的技术,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传建刘传建


从机组获得的航路气象资料来看,一路都是好天气。

此时,飞机正保持着 9800 米的巡航高度,姿态平稳。

包括刘传健在内,所有人都认为,这将会是一段惬意的旅程。

然而,惊变,总是在猝不及防中发生。

「嘭!」

毫无征兆之下,驾驶舱里突然一声巨响。

就好像,街头小贩烤爆米花最后一下开爆的动静。

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让刘传健不由得惊愕了一下。

但他立刻注意到了异常。

他发现,右驾驶座正前方的风挡玻璃,出现大片放射网状裂纹。

而这时,屏幕上也出现右风挡加热失效的警告信息。


刘传健知道,客机驾驶舱的风挡玻璃,极其坚固结实。

其强度是普通玻璃的 1000 倍,甚至能抵挡鸟类等外部物品的撞击。

风挡一共三层,两层内侧玻璃比较厚,而外侧玻璃较薄。

而其中每一层,作用功效都各有侧重。

他必须先判断清楚,到底是哪一层出了问题。

于是,他伸出手摸了一下。

一摸之下,他发现,内侧玻璃明显有割手的感觉。

他几乎可以确定,风挡内层已经裂开了。

凭着两万多小时的飞行经验,他立刻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因为整个客机的机舱内部,是完全密封,相对平衡的状态。

哪怕有任何一点泄漏,打破了这种平衡,飞机的承受力就会下降。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飞机很可能会出现故障。

更何况,他无法确认,风挡外面的两层玻璃,是否还完好无损。

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他得对机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负责。

于是,他立刻接通了地面塔台,告知飞机风挡裂了。

在通话中,他要求降低高度至 8400 米,并立刻返航备降成都。


结束通话,刘传健立刻着手准备返航。

此时,飞机距离身后的成都只有 150 公里。

他有信心把飞机安全降落到成都。

可就在这时候,更加严重的情况发生了。

3.奋力改平

突然间,「咣」的一声巨响。

驾驶舱右侧一整块风挡玻璃,瞬间不翼而飞。

尖厉的噪声和凛冽的强风,顿时充满整个驾驶舱。

凭借超强的反应,仅仅一秒钟,刘传健迅速从惊愕中恢复过来。

眼前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

副驾驶徐瑞辰的整个上半身,已经被吸进了风挡窗口。

很显然,这是风挡玻璃爆裂后,驾驶舱瞬间形成的内外压差造成的。

万幸的是,腿部的安全带救了他。

否则,巨大的压力,会让徐瑞辰直接从舱内飞出去。

不过,在海拔 9800 的高空,他也坚持不了多久。

强风,低温和缺氧,随时会要了他的命。

刘传健下意识伸手去抓他,但风太大了,根本够不到。

可以想象,在飞机每小时 800 公里的速度之下,风阻得有多大?

就在这时,刘传健发现了一个更加要命的情况。

飞机正朝右侧急速俯冲下降。

也就是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电光石火之间,他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很可能,副驾徐瑞辰被吸入风挡窗口时,无意中碰到了侧杆。

一般情况下,将飞行姿态失常的飞机改平,不算是什么极限操作。

尤其是对刘传健这种老资格机长来说,更不是事儿。

但目前的情况,已经将这个操作的难度值拉满了。

因为这时,驾驶舱失压,已经引起了连锁反应。

飞行控制组件被风吹翻,已经失去作用,看不到任何数据。


而刘传健面前的电子仪表控制系统,两个屏幕,全是满满的故障提示。

这意味着,他不能指望任何系统辅助,只能靠自己。

而与此同时,快速下降的飞机正在剧烈抖动。

这更是难上加难。

而刘传健机长,硬是凭着超卓的意志力,非凡的胆识和技术,和死神 PK。

他奋力向左猛打操纵杆,将右偏的机身拉回到水平状态。

紧接着,他拉起机身,止住飞机的飞速下降,重新回到平稳高度。

他成功了。

飞机终于改平,这一波危机,总算惊险地度过了。

可以说,刘传健是凭着一己之力,拯救了飞机上的所有人。

他完全有理由自豪。

如果这都不算壮举,那什么才算呢?

可还没等刘传健松完一口气,更严峻的危机,到来了。

4.低温缺氧

从风挡玻璃炸裂脱落到现在,时间仅仅过去了 62 秒。

因驾驶舱内外压力趋于平衡,副驾徐瑞辰终于离开风挡窗口,回到了座位上。

他暴露在窗外的左半身,衣服已经被狂风扯得稀烂。


尽管已经处于半昏迷的状态,但凭着顽强的毅力,徐瑞辰还是完成了机长交给他的任务。

他拿出应答机,发出了 7700 的紧急求救信号。

发出 7700,空管就能及时得知飞机的紧急状态。

另外,飞机在空管雷达系统中,会以红色标识区分,拥有使其他机组避让的特权。

而这时,驾驶舱内的状况,已经恶劣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舱内温度,已经急速下降到了恐怖的零下 40 摄氏度。

而刘传健身上,只穿着一件制服衬衫。

想象一下,你穿着单衣,走在严寒的尔滨街头,是什么样的感觉吧。

而刘传健面临的险恶处境,比这个严重几倍。

因为他同时要面对的,还有超级强风。

刘传健感觉,自己的脸都快被吹没了。

低温加强风,这感觉,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极限。

就好比在零下 40 摄氏度的环境里,你开着时速 200 公里的车,然后把手伸出窗外。

这还不算完,还有更加致命的——

缺氧。

有多缺?

这么说吧,在 9800 米高度的氧气浓度下,一般人的正常意识,只能维持 40 秒左右。

再打个比方,就好比你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但没带氧气瓶。

一般人在这样的极限环境下,即便什么都不做,也坚持不了一分钟。

但刘传健不但要应对极端环境,还得手动操控飞机,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

这难度数量级,简直是爆表。

而更神奇的是,在如此缺氧的情况下,刘传健一直没戴氧气面罩。

一开始,他试图拿到储物柜里的氧气面罩,但没有成功。

后来,他就一直没戴。

这时,第二机长梁鹏来到了驾驶舱。

高原航线,一般都会配备第二机长。

在风挡玻璃爆裂时,高达 7.3 的内外压差,将机舱门猛地弹开了。

强风和低温瞬间横扫客舱,客舱内一片混乱。

坐在乘客区的梁鹏立刻意识到,出现了紧急状况。

于是他抄起电子飞行包,就冲进了驾驶舱里。

队友的驰援,激发起了刘传健更强悍的斗志。

整个小团队立刻默契地配合起来。

已经逐渐清醒的徐瑞辰,继续定时发出 7700 信号。

梁鹏则开始将飞机的状况,以及刘传健接下来的操作,盲发告知空管塔台。

因为,巨大的噪声,让驾驶舱里什么都听不见。

而对于刘传健来说,接下来的操作,将至关重要。

稍有不慎,就将造成最严重后果。

对于刘传健的技术和综合能力,这绝对是一场终极考验。

5.极度煎熬的五分钟

刘传健知道,飞机要想平安返航,当前,必须解决两个大问题。

第一,尽快降低高度,以摆脱低温和缺氧的威胁。

第二,他需要完全操控飞机。

而只有先实现第一点,才有可能做到第二点。

在当前高度,最大的威胁来自低温和缺氧。

不仅仅是刘传健和他的队友,所有乘客,都面临着这个威胁。

前面已经提到,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一般人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如果不能尽快下降到氧气和温度适合的飞行高度,所有人都会死。

而当前的情况是,大量系统失灵,无法使用。

而看起来可用的少量应用系统,刘传健反而不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