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12 16:25

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4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朔尔茨自2021年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问中国。

4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在宣布了朔尔茨即将访华的消息后,又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他会见,李强总理将同他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中方愿同德方以此访为契机,增进理解信任,深化务实合作,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中德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期待此次访问能增强两国的互信。”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在4月10日举行的一场记者见面会上表示,预计德中双方将讨论新能源汽车、恢复两国沟通机制、政府采购待遇、数据跨境和产能过剩等多方面的议题。

对于欧盟去年10月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的反补贴调查,马铭博则对媒体表示,“我们明确反对向中国电动汽车增加任何关税,而且我们期待继续在中国生产并保住这里的市场。”

4月10日,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在记者见面会上。 德国商会供图

研究显示德国经济某些方面仍依赖中国

长期以来,经贸务实合作一直扮演着中德关系“压舱石”的重要角色。就在朔尔茨访华前夕,德国经济研究所于4月9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德国经济努力向市场多元化靠拢,但产品和原材料供给仍高度依赖中国。据路透社报道,在2022年至2023年间,尽管德国从中国的进口总量下降了近五分之一,且对进口清单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产品类目仅从213个下降至200个,总数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谈及这份最新的研究,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4月10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在讨论对华经济依赖时,我们需要明确这种依赖是指中国作为产品供应国还是指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从产品和原材料供应来看,以电池为例,德国方面高度依赖中国供应,这不是好迹象,但这与中国无关,我们也在努力减少这种依赖,提高欧盟和德国产品的竞争力。

从市场角度来看,马铭博称,德国对于中国市场也有一定依赖。同时,我们也在向政府提供意见以改善商业环境。根据商会的一项调查,近三分之二的德国企业认为自己遭遇不公平竞争,在接触当地官员、信息和许可方面处于劣势,还面临市场准入受限等挑战。

针对部分在华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关切,财政部副部长廖岷4月9日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国策,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大力破解妨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卡点堵点,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将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名联邦部长与多家德企CEO随同访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市场仍对德国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许多企业希望获得更加公平地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德国《商报》报道,此次陪同朔尔茨访华的经济代表团名额竞争十分激烈。就目前掌握信息,西门子、奔驰、宝马、蒂森克虏伯以及拜耳集团等高管将随行访华,集中在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和电子电气等支柱产业。

相比于大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积极态度,德国中小企业则更为谨慎。有分析认为,一些德国政界人士对中国所谓产能过剩等潜在风险的担忧引发德国中小企业的恐惧。

对于这些担忧,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本月9日记者会上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判断产能是否过剩,要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但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本国产业,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朔尔茨此行除了有德国头部企业高管陪同外,还有三位联邦部长随行,包括:环境部长施特菲·莱姆克(绿党),农业部部长杰姆·厄兹代米尔(绿党)以及交通部部长沃尔克·维辛(自民党)。德国《商报》分析,总理由几位联邦部长陪同访问中国并不寻常,一般只有在政府磋商时才会如此。

《欧洲时报》德国版认为,之所以三位部长随行,是考虑到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交通政策等领域,德国政府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广阔空间,加强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在农业方面,据《商报》透露,中国或将取消对德国猪肉的进口限制。

同时,此次访问也是自2023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推出首个“中国战略”文件以来的首次访问。在战略文件中,“去风险”和“减少依赖”是核心内容,但德国依旧希望继续参与中国经济发展。

在“中国战略”文件发布后,朔尔茨也一再重申,德政府无意对华“脱钩”,将继续与中国合作。有分析认为,朔尔茨此访也凸显了德国对于中国这一重要经济伙伴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推动双方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