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14 05:35
在进行正面回馈时,请不要牵扯到「本人以外」的人。在进行正面回馈时,请不要牵扯到「本人以外」的人。

接著是「When」—进行正面回馈的时机,其诀窍在于「频繁」与「即时」。

即时给予回馈

越早给予正面回馈,效果越好。当对方做出某种良好行为,就应该把握机会立即赞美他。因为即便想著「改天再赞美他」,还是很容易忘记。而且,对于受赞美的一方来说,比起过了一段时间才听到「你上周的简报做得很好呢」,在简报结束后不久就听到「你刚才的简报做得很好喔」更让人感到开心。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频繁地给予回馈

所谓的频繁是指「不要累积」。就算想著「先累积几项优点,再一起称赞他」,还是很容易忘记这件事。因此,即便只看见一项优点,也应该立即当场赞美对方。

Concur 的同仁们都已经养成这种习惯—在对客户进行简报,以及公司内部会议结束后,就纷纷互相给予「你资料整理得很好」、「你的事前准备做得很充分」、「你的报告很清楚」之类的正面回馈。他们都知道这件事相当重要—一旦察觉对方的优点,就要马上轻松、愉快地赞美他。

本文出自《麦肯锡最强团队协作力》本文出自《麦肯锡最强团队协作力》善用工作上的各种机会,例如在拜访客户、进行简报,或平常召开会议之后,养成针对对方「值得赞许之处」进行正面回馈的习惯。如果能够持续这样做,身边的人就会感受到「这个人经常给我回馈」,因此时常感谢你并且怀抱敬意。

对任何人(包含主管)都能提出意见回馈

再来要说明的是「Who」—对谁进行正面回馈,以及和谁比较。回馈并非仅是主管对部属单向的沟通,而是能够从部属对主管、部门同仁,以及其他部门的主管、同事和后辈等多个方向积极地进行互动,以此提升组织内部回馈的浓度。

尤其是对主管进行正面回馈时,觉得「倘若他接受我的恭维,会令我很难为情」的人应该不在少数。然而应该完全放下这种矜持与害羞的情绪,因为即便身为主管,也不见得知道自己的各种行为是否都很恰当,或是怀抱著「我到底能否做出正确的行动」这样的不安。

这一点对作为社长的我而言也不例外。比方说,上台演讲或在记者会上发言时,当下我会因为不确定「是否有确实传达自己想说的话」而充满不安,谈话结束后,也会担心「我刚才表现得好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随行同仁能够给予我:「三村先生,您在○○方面表现得很出色,让人容易理解。」这样的正面回馈,不仅能够提升对自己发言方式的信心,也会在心灵上产生极大的鼓舞,更有动力迎接下一次挑战。

一般人似乎觉得,所谓的主管就是一群就算感受不到「工作价值」,还是能继续工作的人。但这完全是种误解。即便是主管或社长,也必须拥有工作价值,而且他们也有失去自信的时候。就算是主管,也能借由部属提供的正面回馈,蓄积成长的能量。因此,请不要感到难为情或有所顾虑,务必给予你们的主管正面回馈吧。

不和其他人比较

在进行正面回馈时,请不要牵扯到「本人以外」的人,也就是不要和别人做比较。举例来说,想赞美A时,刻意提到B—「你已经和B达到同样的境界了。」、「你不会比B逊色喔!」A听到这种话,会搞不清楚对方称赞的是自己,还是B。尤其是当A并不尊敬,甚至不太喜欢B时,他将因此产生「拿我和那个B比较啊……」的复杂情绪。

当然,若比较得恰到好处,被赞美的人或许仍会感到开心,所以这样的方式并非绝对行不通。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不佳,需要格外留意。

与过去比较

如果比较对象不是其他人,而是「对方的过去」,当然是可行的。「以前你办不到的事,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呢!」、「你努力克服了一直以来的缺点。」用这种方式和「对方过去的能力与实力」进行比较,借此给予正面回馈。如此一来,对方也将充分感受到自身的成长。

(本文出自《麦肯锡最强团队协作力》作者:三村真宗 译者:実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