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4-04-14 14:51

1.飞行狐猴(鼯猴科动物)

(1)介绍:据国外媒体报道,它们并不是猴子,也不会真正地飞行,但有关“飞行狐猴”的故事却格外令人好奇。如今遗传材料检测已经证实,这种玩特技的灵长类动物其实有3种。据悉,这些猫猴是灵长类动物最亲近的现有亲戚,大约在8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从灵长类动物中分离出来的,从而形成种新物种。

鼯猴家族的飞行狐猴既不是真正的狐猴,也不会真飞,它们是与灵长类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4种鼯猴。它们的马来群岛名字猫猴却非常出名。

(2)物种分类:科学家最新发现的两种新物种猫猴分别是――巽他猫猴和菲律宾猫猴。巽他猫猴仅生活在印度支那半岛和巽他,巽他是指一片亚洲区域,包括马来西亚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以及许多更小的岛屿。研究人员分析了生活在马来西亚半岛婆罗洲爪哇岛的巽他猫猴的遗传材料,结果发现这种动物存在的很大遗传差异,足以表明生活在不同岛屿的猫猴已经进化成了截然不同的物种。这项发现发表在《现代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猫猴是在大约40万~500万年前出现分支的。当时由于海平面上升阻断了大陆与岛屿之间的通道,导致猫猴不能彼此沟通。后来,即使海平面下降导致陆地通道露出来了,但原先的森林地带很可能变成了空旷的烂泥地,而猫猴原有的滑翔技能在地面上没有一点用处。于是,猫猴慢慢适应在地上过爬行生活,有个别的还能上树。负责此项研究的美国德州A&M大学的研究人员简・贾尼克卡说:“由于在低地地区没有较高的树木,因此不大可能将猫猴和树木联系在一起。猫猴的物种进化很可能依海平面的升降而波动,而森林也因此一同起起落落。”最新发现的猫猴新物种的样子有些差异,比如:生活在婆罗洲的猫猴要比爪哇岛的猫猴体型更小,同时婆罗洲猜猴的皮毛颜色较其他猫猴有更大的变化,包括带有斑点,而其他猫猴的皮毛却是黑色的。

(3)形态特征:这些哺乳动物生活在东南亚,大小跟家猫差不多。在其前后肢及尾部之间发育有皮膜,适应于特殊的滑翔运 动模式。在形态方面显示出是十分特化的类群,另一方面也具有魁兽类的一般性特征。

(4)生活习性:不过,科学家证实飞行狐猴并不是真正的狐猴,而是所谓的猫猴,但它们却是顶级滑翔高手。它们的皮肤隔膜扩张后,可以将体形变成为扁平的降落伞形状,从而使猫猴能轻易从一个树梢滑翔到另一个树梢,最远滑翔距离为136米。

猫猴利用前后腿之间的翼膜在树与树之间滑翔,这层皮肤薄膜从脖子一直延伸到尾部。猫猴的脚趾间甚至长有蹼。猫猴栖息在热带树林中,日间倒悬在树上,夜间活动,以树叶和果实为食。

飞行狐猴

2.皇霸鹟(鸟纲动物)

(1)介绍:皇霸鹟(学名:Onychorhynchus sp.)小型鸣禽,是皇霸鹟属4种鸟类的通称,该属为单形属。在曾经的分类系统为单一物种分为4个亚种。1993被确定为4个独立的物种。皇霸鹟的雄鸟具有华丽的羽冠,展开时成横向的扇形。雌鸟冠羽很短。喙形扁宽,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

主要以飞行类昆虫为食,例如蜻蜓、蝴蝶。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湿地或森林。筑巢精巧,雏鸟晚成性。分布于从北美洲南部至亚马逊雨林及巴西东南角,生活于热带雨林等潮湿地区。

(2)形态特征:皇霸鶲共有4个物种,体长16-16.5厘米。小型鸣禽,喙形扁宽,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体型虽小,但雄鸟的羽冠极为华丽,展开时横向呈扇状,羽冠呈黄色或红色,边缘带有黑色斑纹,扇状羽冠还有黑色斑点,可以说是雀鸟中最夸张最漂亮的鸟冠。

该物种出色的扇形冠通常是平的,但偶尔会竖起来,具耀眼的猩红色,周边装饰以华丽的黑色和钢蓝色。羽毛的其余部分的颜色也相当鲜明,上体正中是均匀的黄褐色至褐色,下体暗黄色至橙色,臀部和尾部红褐色,发咽喉白色。

(3)栖息环境:栖息于热带低地及山区的湿地或绿森林。囿于巴西东南部的森林日渐减少,米纳斯吉拉斯,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和巴拉那州。虽然它的范围仍然很小,严重分散,至少有七个个体在巴拉那和圣保罗的四个地点发现。

(4)生活习性:主要以飞行类昆虫为食,例如蜻蜓、蝴蝶。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湿地或森林。

(5)分布范围:仅分布于北美洲南部至亚马逊雨林及巴西东南角,栖息亚马逊的热带雨林。仅限于厄瓜多尔西部的小的,孤立的森林斑块(从埃斯梅拉达南埃尔奥罗),并紧邻极端西北部秘鲁。

皇霸鹟

3.雪蟹(十足目甲壳纲动物)

(1)介绍:

雪蟹的主要产地在澳大利亚西南部,蟹壳颜色比较淡,比较软,而肉厚膏肥,可谓是皮薄馅大。活雪蟹新鲜煮制的蟹肉特别甜美,也便于制作,蒸煮焖都很适合。

雪蟹又称皮匠蟹、皇后蟹,生活在水温较低的海域,体型较大,足长而肉质丰满。市场常见的雪蟹品种有北太平洋雪蟹(产地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远东、北朝鲜、日本北海道等地)和北大西洋雪蟹(产地加拿大纽芬兰、新不伦瑞克、新斯科特、爱德华王子岛等地)两种。由于是进口品种,所以市场除了可以见到鲜活雪蟹外,还可以见到在捕捞地加工熟制并冷冻的冻品蟹腿和整只雪蟹。雪蟹的主要食用部位是蟹腿和肩部肉块,所以适合用来制作烩、烤类的菜肴,也可以制作沙拉。顺便说一下,市场上有一些被称为澳洲雪蟹的螃蟹,其实那不是雪蟹,而是澳洲产的几种水晶蟹的统称(学名查氏蟹)。雪蟹质量以加拿大新不伦维克省沿岸的圣劳伦斯湾捕捞的雪蟹外观、口感最好。规格在700-1100克。出成率为活蟹到煮熟蟹段60%,活蟹到熟蟹肉17%。

(2)种群分布:【南极发现雪蟹】中国科学家在2005年对南极地区海域进行考察时候发现雪蟹,这种甲壳

纲动物体长大约15厘米,通体覆盖满了长长的绒毛。雪蟹生活在南太平洋水面下2200米的地方,因此它的眼睛已经退化,视力几乎完全消失了。 雪蟹身体内寄生的微生物帮助它生活在环境恶劣的海底深处,有些科学家认为雪蟹是靠吃微生物生活的,但是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雪蟹是一种以海藻和小虾为食物的动物。

韩国限制捕捞雪蟹数量】《中国海洋报》报道韩国东海岸的名产雪蟹,2002年将列入韩国的总可捕量限制的范围之内。 韩国海洋水产部指出雪蟹体型逐年减小,资源量也逐渐减少。2002年起,他们计划把近海的海雪蟹列入总可捕量限制试验实施的鱼类名单中。随着此项规定实施,总可捕量暂定为 1220吨。雪蟹列入总可捕量实施对象鱼种后,包括以前的鲭、红雪蟹、紫石房蛤干贝 及蝾螺,列入总可捕量限制试验实施的鱼类名单的鱼类共有8种。

4.大西洋海蛞蝓(海神鳃科海神鳃属的海洋软体动物)

(1)介绍: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后鳃目海神鳃科海神鳃属软体动物,俗称海燕、蓝龙,是一种小型的蓝色海蛞蝓。其体态优雅、颜色鲜艳,较小的品种体长只有2厘米左右,较大的品种也不过六七厘米,体色蓝白相间,体缘蓝黑色,腹面银灰色,游动时体型如同飞龙翱翔;三对腹足形如体翼,长着很多细长的触须,整个外形就像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一般奇特,因此得到这个响亮的名字。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域,因为身体很小,在海水中基本上是随波逐浪。以水螅、水母、硅藻等为食,常常跟随僧帽水母、钱币水母的漂流群一起出现。遇到风大浪急时,会匍匐在底部的海藻或礁石之间躲避灾难;找不到藏身之所时,会缩成一团,尽量避免受伤。在海流缓慢的地方,可以看见它们出现在浅海的泥滩上,依靠两侧腹足的叶片和躯体的伸缩来移动身体。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雌雄同体,但无法自体受精,交配时,两只海神海蛞蝓会用钩状的雄性生殖器和附肢抱住彼此,交配后,会在海面或猎物的尸体上产卵。

因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以水母为食,所以它们的身体里也累积了水母的刺细胞毒素,因此不可食用,观察它们的时候也不能徒手触摸。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腹部有着美丽的蓝色,而背部则是银白色,由上往下看,它的蓝色将自己与海水融为一体;而由下往上看时,它的白色恰好就和亮白的天空一样,这种特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反荫蔽”,可以用来躲避天敌,同企鹅采取一样的策略。

(2)形态特征: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体长为3-8厘米,体重3-100克。体型扁平,末端尖细,头部圆钝,口腔周围有触须,齿舌具有锯齿状齿片,体侧有一对极小的嗅角。该种背侧部位银灰色,腹侧部位则呈暗蓝色或浅蓝色。因体内有气囊而可以在水中漂浮。其腹足扁平修长,边缘两侧布有深蓝色条纹,并由体侧生出3-6枚附肢。附肢在末端分叉,可多达84条,每条呈腕状,以辐射状排列,构成了该种的露鳃,每根露鳃的末端均具有刺胞囊,用于身体防御。该种的后足较长。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生殖孔位于腹面右侧,肛门

位于第二对和第三对附肢中间的背外侧处,阴茎处有1壳状的尖刺。

大西洋海蛞蝓

5.树蝰(蝰蛇科的一个属)

(1)介绍:由于树蝰的活动俱域限制于热带雨林,因此有不少树蝰都独立地散布到不同地区。它们有许多特征都与亚洲及南美洲一带的树栖性蝮蛇相类似,奇妙地反映了部份物种聚焦性进化的现象。共有8个种已被确认。树蝰主要分布于除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地区。有些树蝰从古代森林里一直延续后代,生活至今,因而独立分布于某些地域。故此学者估计树蝰曾于世界上广泛分布,但其分布状况正日趋恶劣。

(2)外形特征:树蝰体型较一般蝰蛇更细小,身长约在40至78厘米之间。头部均偏向宽阔,呈三角形,与颈部有明显分野。鼻端圆钝。头额布满细碎如瓦片般的平滑鳞片,鳞片大小均等。双眼偏大,瞳孔呈椭圆形,眼睛与上唇鳞间有1至3排的鳞片相隔,与鼻鳞间亦有2至3排鳞片相隔。树蝰身型幼细扁平,每片背鳞间覆叠构建,有强烈的龙骨状尖锐特色,鳞尖有凹孔。身体中段约有14至36排背鳞,腹鳞则约有133至175排。尾下鳞排列为单片式,为数约38至67片。尾巴强而有力,能抓紧树木枝干。树蝰属成员拥有多变的色彩及身体斑纹,尤其是角树蝰(A. ceratophora)与鳞树蝰(A. squamigera)更以外貌多变而著称。

(3)分布范围:树蝰主要分布于除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地区。有些树蝰从古代森林里一直延续后代,生活至今,因而独立分布于某些地域。

(4)毒性:关于树蝰毒性的资料其实并不充裕,然而普遍了解的是树蝰毒液中含有强烈的神经毒素,能引致伤口疼痛、肿胀,与及凝血异常等状况。直至最近,有研究指出树蝰毒素的毒性其实不及许多其它种类的蛇毒猛烈,这结果可能是因为树蝰本身并非容易发动咬击的蛇类所致,然而树蝰本身的危险性依然不容轻视,已有不少报告指出被树蝰所咬会导致严重出血。当中更有一宗是致命事件。尚未有针对树蝰的特制血清。除了专门医治山蝰蛇毒的血清能对鳞树蝰的毒素稍为产生正面作用之外,其它种类的抗毒剂及血清的功效均甚为微弱。

树蝰

希望大家喜欢,不喜欢勿喷!!!

可以在评论区评论想看哪种动物,下期可能会更新。

喜欢的多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