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帖 - 雪球 ( ) • 2024-04-15 11:58

决定投资机会的关键因素,无非就是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市场面。从这几个角度,阐述一下,为啥现在港股的医疗医药板块,正处在绝佳的击球点。

最重要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

需求方面,对健康的追求,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人类对医疗医药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决定医疗医药行业需求的上限,只有人类的支付能力。那支付能力是啥样的呢?海外的支付能力就不具体说了,结论是巨大的。国内的支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保的态度以及医保的支付能力,也不完全是,自费市场也是很大的。至于医保的态度和能力,这是政策面的范畴,放在后面说,但结论先放这里,医保对真正的创新药的支持,是真实的,尤其近两年来,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未来会更大。而医保的支付能力,依然在增长。

供给方面,医药行业不同于别的行业,重点看得是供给的质量。跟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医药行业的供给可以决定需求,试想,原本无药可医的疾病,不是没有需求,但他的市场为零。当一代神药横空出世,需求立刻就会涌现。仔细观察我们医药产业供给的质量,你会发现,这个行业,跟十年前,国家刚刚开始发展创新药产业的时候,实力早已天壤之别,我们已经悄然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顶级实力。从几个简单的事实来看:

第一, 在大适应症上,自主研发出了全球公认的Best in Class药物或潜在的最佳药物。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CLL一线治疗头对头击败伊布替尼,成为BTK中的全球最佳,在全球销量快速放量,去年年销售超过10亿美金,预期销售峰值超过30亿美金。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伦塞,凭借吊打现有治疗方案的疗效,FDA已经批准MM二线治疗,预期销售峰值将超过50亿美金,并正在推向一线治疗,成功的话,预期销售峰值将达百亿美金。亚盛医药的奥雷巴替尼,三代全球最佳的BCR-ABL TKI,FDA已批准其开展全球三期临床研究,上市以后,也是销售峰值10亿美金的大药。康方生物的两个双抗,卡度尼利和伊沃西,分别具备了在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挑战全球最佳的实力。伊沃西更是跟全球药王K药展开了头对头实验,国内中期数据揭盲在即。这两个双抗,乐观展望的话,未来能卡位肿瘤免疫疗法的基础用药,前景无限广阔。

第二, 产业资本已经用真金白银给国产创新进行了背书。2017年之前,我们的高价值创新药对外授权为0,但在那之后,对外授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大价值量的授权。传奇生物的BCMA CART,跟强生谈出了五五分成;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5亿美金首付,50亿美金总包,外加双位数销售分成授权给SMMT;百利天恒的EGFR/HER3 双抗 ADC,8亿美金首付,84亿美金总包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科伦博泰把7款临床前ADC,1.75亿美金首付,93亿总包授权给默沙东,除此之外,之前的TROP2 ADC,以0.47亿美元首付,13.6亿总包授权给默沙东并被默沙东作为未来的主打产品大力推进。甚至,去年底开始,国外药企开始整体收购国内biotech,2023年12月,阿斯利康12亿美金收购了亘喜生物;2024年1月诺华制药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2024年3月Nuvation Bio宣布收购葆元医药;2024年4月,Genmab约18亿美元收购普方生物;

第三, 从销售收入来看,保持了高速强劲的增长。直接引用@青侨阳光 的数据,“62家通过港交所18A上市的生物科技科持续业务的合计营收,从2018年的12亿元,2019年的45亿元,2020年的74亿元,2021年的14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60亿元,到了2023年进一步攀升到404亿元,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整体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如果我们的测算可信的话,这些公司的可持续业务营收在2026年前后会跨过1000亿元门槛,并在2027年显著超过1000亿元,崛起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重要力量”

可以清晰的看出,我们的创新药产业,10年之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关注的人,以为这个产业还是欧美主导,我们依然是那个吴下阿蒙;实际上,我们早就是这个产业重要的参与力量,并正在逐步走向舞台中央,甚至,在部分细分领域,我们已经是行业的领先者,比如,现在大热的ADC。究其根本,创新药研发,并不是基础研究,而更偏向工程学,高效、快速的迭代,才是这个产业的核心。我们已经在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电动车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证明了自己;下一个被拿下的领域,就是生物医药。不光我们的政府高层看到了这点,把生物医药定义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我们的对手也看到了这点,开始对这个产业进行打压。

估值方面,经过几年的大幅下跌,这个行业已经跌出了绝对价值。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大药企,石药集团,大额净现金,11PE,4.7%股息收益率,他的创新药布局未来几年逐步进入收获期,预期业绩双位数增长;中型药企,丽珠医药,大额净现金,11PE,5.8%股息收益率,并且,去年回购注销了3%的股份,未来预期双位数业绩增长;中型药企,远大医药,7PE,6.3%股息收益率,其创新药械布局也逐步进入收获期,并且在核药领域颇具特色,未来预期双位数业绩增长;创新药企,亚盛医药,手握两个10亿美金分子,一个确定的全球BIC,一个潜在的全球BIC,未来预期合计销售峰值超过30亿美金,BD在即,二级市场估值6.6亿美金;创新药企,和誉医药,市值低于净现金,未来几年账上现金确定性增长,并且后续管线潜力巨大,并且有较大的确定性,公司开启老板增持+天天回购模式,每天成交的30%~50%都是自己的回购盘;创新药企,和铂医药,市值8亿人民币,低于净现金,公司累计授权的合计金额超过40亿美金,并且对外授权的输出还在源源不断,今年确定性的会有新的BD发生,会有以前BD的里程碑收款,后期管线,巴托利单抗今年NDA,明年上市,由石药集团负责商业化,公司躺赚双位数销售分成;创新器械公司,归创通桥,市值略微超过净现金,在国产替代的逻辑下,公司去年销售增速50%+,并且已经开始盈利,今年预期销售增速接近50%,利润率提升,开启加速盈利模式,未来3年,公司PE有望降到10倍之内。看了上面的估值,你发现什么?老牌中大型药企,已经是价值股的估值;创新药械,管线一律0价值甚至负价值;站在此刻,遥想2021年的市场高点,只要是个创新药,他的管线一律按必然成药估值,并且给一个无比乐观的PS。我只能说,一切都是轮回,只不过,市场现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前,就是曾经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女神跌落人间,触手可及的时刻。

聊完基本面,接着聊政策

我相信,谈起这个产业,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医保控费,灵魂砍价。明确的说,这是误解。医保的真正目的,是腾笼换鸟,被灵魂砍价的,是低价值的仿制药,医保的总盘子,依然在增长,省下来的钱,用来支持的是高价值创新药。并且,从去年以来,医保对创新药的支持态度更加明确,我们看看事实,2022年底,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基本零降价,以17.5万/年的治疗费用进入医保,并被树立为正面典型,被焦点访谈宣传;2023年,再鼎医药的艾加莫得,20万/年左右的治疗费用进入医保,并且,这年医保谈判续约的创新药,大部分原价续约,降价幅度最高的,只有中个位数。医保已经真金白银的表明了对创新药的支持态度。不光如此,医保局的领导公开讲话,明白创新药的研发风险,需要给创新药合理的回报。2024年年初,创新药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们把创新药定义为新质生产力;发改委牵头的A4纸横空出世,全产业链支持医药产业。这张A4纸,现在还没有显现出他的威力,现在依然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从征求意见稿里,可以清晰的看到支持力度,从审批,上市,入院,支付,进行全方面的支持,可以说,招招直击当前产业痛点。这不,本周北京的政策已经出台,跟前期流出的征求意见稿并无大的差异,北京的政策指导意义,相信大家都懂。这些事实说明,创新药,在领导的意识里,已经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事实,这个行业,就连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开始出手打压了,那么,我们自己不支持,任由这个产业越来越差,那么,未来,这就是下一个被卡脖子的行业。试想,如果没有国产PD-1,那么,K药和O药,他们有动力进我们的医保吗?想想神剧,《我不是药神》,高高在上的诺华格列卫,为啥几年后,他放下身段,进入了医保?有了国产创新药,这再也不会发生了,因为,格列卫是一代药,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二代药,并且,三代药里最好的奥雷巴替尼,也是我们的国产创新药。

国内的政策就是这样,国际上,竞争对手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产业的崛起,开始打压。这会对国产创新药造成致命打击吗?显然不会,因为,且不说打压医药产业涉及伦理道德,所以,现在的打压还集中在产业上游的CXO,因为,他已经发展到了能卡对手脖子的程度。从产业链的角度,我们的创新药,虽然在研发端已经崛起,但还远没有在全球进行商业化的能力。这个行业本效率最高的方式本来就是,biotech负责药物发现,bigpharma负责临床推进以及商业化。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实,临床推进和商业化,是长期运行下,积累下的医院资源,这完全不是小型biotech的能力范围。这个行业的运行机制,本就是biotech研发出好药以后,卖给MNC,MNC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临床实验和商业化,双方实现共赢。所以,国产创新药,最好的那些,能够出海的资产,他的海外权益,都是要卖给欧美MNC的。所以,最好的这部分资产,也是我们竞争对手权益的一部分,没有人会自己打压自己,所以,这部分海外的政策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最后,就是市场面。这是现在压制医药行业股价表现的主要因素。现在港股的市场风格,大家都知道,是极端的价值风格。港股这个市场,现在除了股息,是六亲不认。市场从来都是跷跷板。自然,作为价值股的对面,成长股的代表,医药,就是市场风格最逆风的时刻。那么,我们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极端的价值风格,是市场的常态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以笔者本人18、9年的投资经历来看,这么多年以来,如此极端的价值风格,仅此一次,仅此一次,仅此一次!我并不是说,价值风格有问题,相反,我认为价值股的回归,还没有完成。当一个资产,以股息率估值的时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显著的投资价值。但是,事情的另一面是,价值股的回归,已经走了3年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的高股息资产,收益最肥美的那段,已经过去了。仔细看看,一部分市场认为的高息股,现在的股息收益率已经去到了5%左右,这点股息率,即使跟本文上面列举的几个医药股相比,都已经失去了优势。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高股息的投资风格,已经是鱼尾行情,肥大的鱼尾还有,但大部分鱼尾,都是多刺的,且吃且珍惜。另外一个事实是,这个资本市场,在大部分时间,都是成长风格,而每次成长风格,医药行业都从来没有落下。一个顺风的市场风格,当他走到末端的时候,出现的都是短期无法证伪的宏大叙事,告诉你这次不一样;一个逆风的市场风格,当他走到末端的时候,都是利好无效,甚至利好当作利空。现在的市场,请大家自行对号入座。当市场认为,加息利好高股息/资源股,降息也利好高股息/资源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这里面,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本人是典型的价值投资者,逆向投资者,是这个市场上,最早买海油移动神华的那批人,也是最早高呼要重视领导中特估政策导向的那批人。可惜,那个时候,更多的都是质疑,大部分人都说,这些傻大黑粗,看起来就不性感,有啥大的投资机会?怎么,现在涨了2、3年以后,他们性感了?现在,我要说的是,大家要重视医药这个需求无限的行业,在市场风格极端打压下形成的投资机会。这个行业的基本面和政策面,都发生了显著的正向变化,而市场的眼光还停留在几年之前。资本市场,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他是不确定的。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他是多变的。这个市场容得下多种投资风格,永远都不用担心,市场会沿着一个极端走下去,再不改变。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未来,风起的时候,对医疗医药行业,市场是怎么叙事的,他会告诉你,资本市场上,这是常青树行业,是历史上牛股辈出的行业;这是我们重点支持的新质生产力;对外,他能出海割老外的韭菜;对内,我们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行业,是唯一受益于老龄化的行业,我们这个社会,最有支付能力的那代人,已经或者开始老去,他们的支付能力是巨大的;

现在,我的一半屁股坐在高股息的山峰,吹着小风,小心的啃那自认为还算肥大的鱼尾;另一半屁股,却慢慢挪向医药行业,卧在山底,仰望星空。我就想看看,这个利好不断的行业,到底会被打压到什么程度,以及,未来,他能带给我们什么级别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