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15 19:36
寻隐者不遇的回答

如果裕王集团对面冯宝这样身份的人毫无戒心就开开心心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就接纳了他,那么《大明王朝1566》 最多不过是一部毫无逻辑与内涵的爽剧罢了。所以很显然对于这样一部神剧而言,哪怕冯宝的戏份并不多,刘和平老师也是不可能这样草率处理的。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一开始怀疑冯宝是必然,但最终接纳冯宝也是必然。”前者是因为冯宝之前的特殊身份,因为他过往的黑历史,而后者则是因为冯宝在裕王府的卓越表现。

如果你仔细看冯宝这条线就会发现,冯宝是不动声色极其巧妙的一步步改变他在裕王乃至整个清流集团心中以及实际地位的,最终导致了哪怕陈洪握有嘉靖的圣旨并且已经掌管了司礼监,也只敢把冯宝扔去做苦力却不敢趁机找茬把他做了。这其中虽然有吕芳的大谋略的因素,但我认为能做到这一切更重要的是依靠冯宝个人高超的智慧与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本剧中几乎全知全能一辈子阅人无数的道长,在看到被发配到朝天观做苦力的冯宝时对黄锦说的:“以后能杀陈洪的大约便是此人”这句极其高度的评价。


章一,行到水穷处,绝处逢生时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冯宝原本的职务是东厂提督太监,通俗的说就是咱道长的特务情报头子,他能年纪轻轻能够爬上这种高位就绝不可能是泛泛之辈,毕竟再退一万步说,如果他的能力与忠心都不是一等一的,吕芳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后路以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冯宝身上的。

所以毫无疑问冯宝的能力一定是超凡的,他在一开始跌了大跟头归根结底只是因为他自己前期太顺于是乎飘飘然,导致被那个暗处一直盯着他的毒蛇陈洪抓住把柄,借着他抢报祥瑞的事大做文章,一番阴阳怪气直接让冯宝得罪了整个司礼监,以后别说升迁,就算是正常做事都得被刁难,这等于断掉了冯宝正常的晋升通道。这部分内容我写过长文,有兴趣可以看这篇。

在《大明王朝 1566》里,冯保一开始挺小人的,为什么吕芳护着他?

而为了救这个干儿子一命,吕芳决定派他去裕王府当小万历的大伴,并且告诉他这是让他“置之死地而后生”。随后我们看到吕芳在第一次御前会议后,借着嘉靖问小万历出生宫里应该有什么赏赐的话头说了照例应该派遣太监宫女去伺候,在得到嘉靖的同意后便顺理成章的把冯宝安排进了裕王府。








所以可以说到裕王府对于冯宝而言就是死地。一个道长的前特务头子,又是亲自掌刑打死周云逸的责任人,裕王跟清流们就算再糊涂也不可能一开始完全信任冯宝,只是因为这件事是道长下明旨安排的,他们没办法拒绝只能被迫接受。这一点在道长第一次来看小万历时裕王就对徐阶私下抱怨过:“这么大一座王府,到处是眼线”,这里的“眼线”裕王指的是谁自然不用我多说,而裕王能说出这种话你觉得此时他对冯宝有任何信任可言吗?




那么就像吕芳教冯宝的那句“置之死地而后生”,绝境中的冯宝到底是如何实现极限翻盘的呢?同样都是奉旨办事,冯宝跟陈洪为何结局却是截然相反?这个我们通过冯宝在裕王府每次出场看似为数不多的戏份来一点点分析其背后的行为逻辑。

冯宝在裕王府出场的第一次是小万历的“戴冠事件”

这是一件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小事,但我要说这是证明了冯宝智慧跟手段的一件大事,这也是冯宝践行吕芳嘱咐要让裕王跟他身边的人重新认识他冯宝的最有利证据,冯宝这看似短短的几分钟的高光背后大段的留白部分自然是他愚公移山般的“大智若愚”,因为在我看来这就是冯宝自己设的一个局,一个一句邀功的话没有却处处在向某人展示功劳的高明之局。

从明面上看,这段故事过程很清晰,看似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说的是道长要来裕王府看孙子,小万历却怎么都不肯戴他的“冠”,而在道长马上就要来的节骨眼上冯宝极限救场,急中生智化解了这场危机,最后道长很高兴,不仅重赏了李妃,而且还破天荒的赏脸留在裕王府吃了顿饭。


那么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冯宝真的是“急中生智”无意中化解了这场危机吗?我们一点点在看。

剧中道长要来的消息已经早就传开了,整个王府也在有条不紊的准备迎接道长的大驾。此时李妃正正不慌不忙的被一群侍女围着悠哉的化着妆。却得到了下人传来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世子怎么都不肯戴冠”,李妃此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轻描淡写的说多大点事哄哄就好了,结果下人明确表示哄不好,也就是说这事我们搞不定。




而当李妃化完妆亲自上手小万历仍然不肯戴冠后明显也急了,于是看似向裕王抱怨“这孩子平时只有冯宝能哄得住”实际是在向裕王出主意:这事得让冯宝来解决。

李妃有话不明说非要这么弯弯绕一下自然不是在致敬咱们“从不好好说话”的大明第一谜语人嘉靖道长,而是作为裕王朝夕相处的妻子,她清楚自己的丈夫对冯宝此时的态度必然是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他贸然说让冯宝来说不定裕王就会直接急眼导致事情不可收拾。

所以李妃要借机把话引出来,也就是把决策权抛给裕王:我反正搞不定,其他人也搞不定。叫不叫冯宝你自己去寻思,你爹朱厚熜那个脾气你是知道的,万一最后小万历不肯戴冠惹得他发了邪火那可是你自己造成的。至于为什么这时李妃跟裕王对冯宝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们后面来说,此处暂时按下不表。而裕王的话是明显不想让冯宝来的,其中原因我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现在形势比人强,万般无奈之下裕王只能同意让冯宝来帮忙。











而巧合的是此时到处都找不到冯宝,伴随着小万历不断地哭声,裕王明显也急了,发话再让人去找。结果您猜怎么着,消失的冯宝居然好巧不巧的出现了,并且时间上精准卡点,恰好是道长出宫马上就要来裕王府的节骨眼上。可这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巧合的事吗?









我们先看冯宝出来的第一个细节——他穿的是一身便服,并没有穿他应该穿的制式服装,这倒不是他在致敬咱们道长的“四季常服不过八套”的德政,他此时穿着便服并且一脸茫然的意思很明显,他在尽力演的很正常——我正干活呢,压根不知道裕王您跟王妃会叫我,听说是十万火急的事我制服都来不及穿就一溜烟就跑来了。

在我看来,冯宝这就跟后来赵贞吉故意在锦衣卫面前穿着便衣装悠闲好把追查钦案的锅甩给海瑞他们的情况类似,冯宝穿便衣的行为就是避免让人怀疑他在故意躲着,他是在演戏。

有人会说你这过度解读了吧。一件衣服而已,就不能是冯宝临时外出办事所以恰好穿着便服,回来后听说有变故所以来不及换吗?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因为裕王刚才让冯宝来时说的很清楚了:“反正下午他也得在场”,注意裕王说这句话的时候距离道长来裕王府还剩一个时辰,而到了冯宝后来出现时道长已经马上就要到了,换而言之冯宝消失了整整两个小时。

此外,就算他真的是外出办事也不可能急吼吼的卡着点这个时候回来,毕竟虽然他不用化妆,但也不可能穿着这种便服在正式场合见道长。而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他跪在那举着小万历见道长的时候明显是换了制服的。

所以如果冯宝真的是无心的,他真的外出办事去了才回,那么这个故事就会显得很不合理:明知道嘉靖要来裕王府他需要到场的节骨眼却蹊跷的出去办事,还整整消失了两个小时不知去向,并且也不提前回来做好准备,非要卡着点登场,却恰好意外的解决了世子不戴冠这一迫在眉睫的难题。一个曾经做到东厂提督太监差一点就进了司礼监的人,我不相信他做事能如此不靠谱。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只有:他就是故意躲着不见然后这个时候来神仙救场的。因为他需要这样一个小心思让裕王明白他的重要性——你唯一的儿子小万历除了我没有人能带的好,没有张屠夫是真的只能吃带毛猪的。


而冯宝接下来的表现也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在李妃明确了让他想办法把世子哄好戴冠的任务后。冯宝并没有急着让抱过去,而是找了个借口:“奴婢身上脏”,这句话不仅显示了自己谦卑,并且他也是在试探一件最重要的事——“裕王是否会出言反对”

以冯宝能伺候咱们道长这种喜怒无常难伺候的主这么多年的经验,他怎么会看不出裕王对他的提防与厌恶,贸然去做搞不好会引得裕王对他更加反感,所以他找了个自己身上脏的理由直到李妃再次确定了事情的紧急性并且裕王没有出言反对等于默认后他才接过了小万历。

这里我们不妨把这个话题说透彻一些,那就是为什么裕王与李妃在对待冯宝的态度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这个我的回答是:这就是冯宝的高明之处。不同于后来的陈洪一上来就是讨好裕王,冯宝看出了在这里真正能够改变他命运的人并不是裕王,而是李妃。

道理很简单,虽然这个王府里当家人是裕王,但对冯宝的过往身份而言想要取得裕王的信任太难了,所以如果他跟陈洪一样一上来就讨好裕王,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裕王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他,甚至会起反效果觉得他是不是道长安排来钓鱼执法的。这就好比一个小日子俘虏要加入八路,在没有验证其真实动机的情况下,你对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到不提防?怎么可能做到百分百完全信任?所以冯宝并没有急着去跟裕王表忠心而是选择了先讨好李妃。而就像《无间道2》里琛哥的老婆Mary说的:“做女人很简单,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对于此时的李妃而言这句话我可以改一下:“做女人很简单,只有我儿子好,我做什么都行”


所以冯宝讨好李妃的方式不是花言巧语,不是溜须拍马,而是用尽心思带好世子。这些点点滴滴李妃肯定是看在眼里的,因为他是跟小万历还有冯宝他们朝夕相处的。所以她前面才会说:“这孩子平时只有冯大伴能哄得好”,但裕王对这些细节是不清楚的,在那个“君子抱孙不抱子”的封建帝制年代,他也不可能跟现代丈夫一样亲自去给小万历把屎把尿冲奶粉哄睡,所以他对冯宝的刻板印象仍然是那个自己老爹安插在身边的前情报头子跟打死周云逸的罪魁祸首。这就是为什么李妃与裕王对于冯宝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差别,也是冯宝费尽心思整这么一出的最根本动机。



但冯宝接过小万历后冠还是戴不上,于是李妃也急了,直接问冯宝有没有办法,但就像我说的,这时的冯宝仍然没有直接行动而是说情况紧急只能僭越,请求把冠先戴他头上逗小万历。在这里他同样也不是在向李妃征求意见,他仍然是在试探裕王的态度,证据就是直到裕王点头同意了,冯宝才开始行动。






然后经过冯宝这么一逗,小万历不哭反而笑了起来,这“冠”也就这么有惊无险的戴上了。并且这里注意裕王此时的表情是有种似笑非笑的温情在的,他可能觉得这一幕相当滑稽,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爱屋及乌,他也从这一刻起开始慢慢接纳了冯宝。




戴冠事件是件非常小的事,可为什么我会说冯宝一定是下了大功夫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基本的生活常识了,那就是一个刚生下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他到底会跟谁亲?很多人说是妈妈,毕竟妈妈会给孩子喂奶,会照顾孩子日常起居。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我的回答是孩子只会本能的跟带他最多的人最亲。这一点你可以向身边有孩子的朋友去求证或者直接问问自己的父母。所以冯宝能够一来就搞定小万历背后毫无疑问是付出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对小万历一定是凡事亲力亲为的。

但如果仅仅是努力工作不求回报,那冯宝放到今天职场也就是个兢兢业业的老黄牛,做的再多领导也不知道,升迁速度反而比不上那些啥都不做就会溜须拍马讨领导欢心的人。但就像星爷的《九品芝麻官》里说的那样:“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我的看法是:“小人会溜须,君子要比小人更会”。而冯宝之所以能够最终在裕王府站稳脚跟,靠的就是不仅事情会尽全力去做,更会通过手段让领导把自己的辛劳看在眼里,所以冯宝这样的人哪怕在现代职场也会是爬的最快的那一类人。


我们这里不妨总结一下“世子戴冠”事件。首先,初到裕王府的冯宝敏锐清楚自己要站稳脚跟,必须“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是必须让小万历离不开自己,这一切凭借他自己日复一日的艰辛努力做到了,用今天的话说冯宝至此在这个团队里有了不可替代性。这一切李妃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谨慎睿智的她才会对冯宝的态度是完全信任的。但裕王因为并没有长期带小孩的经历,冯宝做的这一切他并不知晓。于是冯宝必须让裕王看到,即:我做了事不能白做,领导要能看的到。

所以冯宝选择了道长要来裕王府看孙子这个当口“消失”两个小时,而他心里门清没有他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安抚好小万历的,包括李妃在内,果然就出现了小万历戴冠事件,这时候他在团队里的不可或缺性就体现了出来,并且冯宝在最危急的关头拯救团队时他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搞的自己跟严世蕃一样天老大他老二的,而是依旧非常谨慎而谦恭的凡事一定要等裕王点头以后再行动,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姿态放的很低,这样听话又不居功自傲的下属又怎么会不受领导喜欢呢?至于为什么冯宝料到小万历只有他先顶在脑袋上后再给他戴才乐意,你怎么知道以冯宝缜密的心思不是提前已经先试过了呢?

而冯宝在取得了裕王以及李妃的信任后,又高明的利用自己是道长情报头子这个原本非常不利的身份搞了一次“乾坤大挪移”,这下不仅仅是在生活上让裕王他们离不开自己,更是在让清流集团都离不开他冯宝了。而冯宝究竟是怎么做的,这个我们下次再说。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