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16 09:41
国片「春行」入选纽约新导演/新电影影展,13日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北美首映,导演王品文(右2)、彭紫惠(左2)应邀出席映后座谈。中央社记者尹俊杰纽约摄  113年4月16日国片「春行」入选纽约新导演/新电影影展,13日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北美首映,导演王品文(右2)、彭紫惠(左2)应邀出席映后座谈。中央社记者尹俊杰纽约摄 113年4月16日

(中央社记者尹俊杰纽约15日专电)王品文、彭紫惠执导的「春行」从家庭出发,拍出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的遗憾,片中语言、景色及习俗深刻展现台湾质地,在纽约新导演/新电影影展上深受好评。

「春行」由喜翔、杨贵媚主演,描述一名丈夫不舍妻子骤逝,在潮湿的春初展开一段面对生命遗憾的旅程。本片入选第53届新导演/新电影影展(ND/NF),13、14日分别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林肯中心电影协会(FLC)放映,王品文、彭紫惠应邀出席,与观众分享幕后故事。

两人今天在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受访,谈到父母逐渐老去,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爆发后许多生命消逝,令她们格外有感,成为这部探讨家庭、生命及死亡的电影创作动力。

彭紫惠说,很多事即使再努力也把握不住,使得人生充满遗憾,例如片中丈夫懊悔未能在妻子生前表达情感。现代社会追求效率,进戏院看电影、放慢生活步调等美好事物可能逐渐远去,她因而认为,在这么快的世界里,失去的反而是「生命本身」。

这成为两人使用复古的超16毫米(Super 16)底片拍摄,且刻意在电影画面保留底片边缘的原因之一。

王品文说,数位时代电影底片冲印公司稀少,往后底片可能走入历史。她也害怕观众未来不再进戏院看电影,电影就此消失,不再是艺术媒介。

王品文曾赴美国读电影制作研究所,以短片「军犬」勇夺台湾女性影展金奖。彭紫惠曾赴西班牙读艺术创作研究所,创作包括绘画、陶瓷及电影等媒材。两人因喜欢艺术电影而结缘,「春行」是携手合作首部长片,王品文展现电影工业训练成果,彭紫惠在剪接等环节掌握影片韵律,不同背景为合作擦出火花。

「春行」去年拿下西班牙圣赛巴斯提安国际影展(SSIFF)最佳导演银贝壳奖,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也有斩获,且成为继「大佛普拉斯」后,6年来首部入选纽约新导演/新电影影展的台湾电影。

MoMA电影部门策展人许娜(La Frances Hui)形容「春行」宛如做工细腻的雕塑,令她想起导演侯孝贤早期拍摄手法。映后座谈中,本片拍出别具台湾味的潮湿感、翠绿山景、宗教民俗风貌也博得观众肯定。

更令观众难忘的是全片使用台语,对白自然,贴近老百姓生活样貌。

王品文说,一开始就决定以台语为对白,且特别观察家中长辈互动,将台语听起来像嫌弃、实际上表达爱意的语句加进剧本。她与彭紫惠没有完全照剧本拍摄,会跟演员讨论每场戏的核心精神,放手让演员以更自然的方式呈现。

难得的是,台语并非喜翔的母语。王品文说,喜翔为演好角色下很多工夫在语言上。

在彭紫惠眼中,主角劳工阶级身分适合讲台语,但台语正如片中的生命,正在逐渐消逝。她的父母成长时是戒严时期,在学校无法说台语,台语跟国语相比有些不登大雅之堂;到了她这代,在学校、跟政府打交道时也不讲台语,这语言显得有点「失落」。

她说:「一个语言背后承载很多人的共同记忆。如果我有小孩,小孩可能没办法讲我妈妈在家里会讲的语言,可是那语言背后有很多我对他们的情感。」(编辑:高照芬)1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