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17 14:15
罗老湿的回答

这标题起的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我国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大概有50%左右,按照14亿人来算的话,那就是7亿人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按照提问中70%比例,那就是4.9亿人都可能会得胃癌喽。

你觉得可能吗?

其实我很反感把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强相关起来,因为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胃癌的发生往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其演化进程为: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胃癌

而目前的研究只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只会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并不能跨越中间阶段直接发展成胃癌。

根据流调数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最终发展成胃癌的比例大约在1%至3%之间。

显然,大部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并不会最终发展成为胃癌。

实际上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影响的,其中包括感染幽门螺杆菌型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等。

1、幽门螺杆菌型别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其致病因子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素(CagA)。根据 VacA 和 CagA 的表达情况可将Hp分为 2 大类型 ,即 Ⅰ型(VacA +、CagA +), Ⅱ型(VacA -、CagA -)。

网图,侵删
  • Ⅰ型:产生细胞毒素 HP 菌株,即:Cag A(+)和/或 Vac A(+),其检出率约占总 HP感染的 50%~60%。这类菌株感染能使胃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形和损害,引起溃疡和诱发癌变。
  • Ⅱ型:不产生细胞毒素的HP,即:Cag A(-)和 Vac A(-),这一类HP菌株毒性较小,感染后一般仅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无临床症状。

日常常规的C-13/14只能检查你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无法进行分型,想要了解自己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具体型别,可以去医院抽血查CagA(细胞毒素)抗体、VacA(空泡毒素)抗体、UreA(尿素酶A)、UreB(尿素酶B)。

2、遗传和环境等因素

癌症本质上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疾病,目前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也在PLCE1等基因上发现了多个遗传变异与胃癌的易感性有关。

不过,遗传背景只是赋予个体一定程度的疾病易感性,并不足以致病,大多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多个基因异常的总体效用导致胃癌的发生。

简单来说,只有你本身携带了与胃癌相关的遗传变异,遇到了幽门螺杆菌后,再加上后天不健康饮食等习惯综合起来,才有可能诱发胃癌的发生。这其中幽门螺杆菌也只是诱发胃癌的一个因素而已,如果换成长期高盐饮食,或者摄入烟熏霉变的食物等其他诱发因素,一样可以诱发胃癌的发生。

因此,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胃癌,没必要放大焦虑。

如果不放心或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有慢性胃炎或其他胃部疾病的人根除幽门螺杆菌就好了。

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目前最为常用的有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1、三联疗法

由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组成,具体为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PPI+克拉霉素+甲硝唑。

近年来,我国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幽门螺杆菌可对这些抗生素发生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因此,三联疗法基本已被弃用。

2、四联疗法

目前推荐“铋剂四联”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包括铋剂+PPI+两种抗生素。经典铋剂四联方案由PPI+铋剂+四环素+甲硝唑组成,目前已有将铋剂、四环素和甲硝唑置于同一胶囊中的新型制剂(Pylera),有望在全球推广应用。

其中,抗生素组成方案有7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四环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

抗生素为餐后就服用,PPI和铋剂均为每天2次,餐前半小时服用,PPI可选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四联方案疗程一般为14天。

需要注意的是:

  • 无论采用何种方案,治疗原则最好不要超过14天;
  • 在治疗期间不同药物会有各自独特的不良反应,比如阿莫西林的皮肤过敏反应、呋喃唑酮会引起药物热、克拉霉素会导致口腔异味、铋剂导致大便发黑。


参考

1、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
2、幽门螺杆菌及其血清学分型在胃癌中的意义.
3、Kusters JG, van Vliet AH, Kuipers EJ. Pathogene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lin Microbiol Rev. 2006 Jul;19(3):449-90. doi: 10.1128/CMR.00054-05. 
4、A shared susceptibility locus in PLCE1 at 10q23 for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5、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ese subjects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at PLCE1 and C20orf54.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华消化杂志[J]2017:364-372.